基调但是近义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调的近义词是什么
释义

[ tiáo ]

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

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

3.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

4.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

5.调理使康复:~养。~摄。

6. *** ;训练:有膂力,善~鹰隼。

7.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 diào ]

1.乐曲;乐谱:曲~。采菱~。

2.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五声~式。

3.语音上的声调:~号。~类。

4.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5.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6.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7.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

8.调动:岗位~整。

9.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

10.调查:~研。内查外~。

11.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12.调换:~座位。

[ zhōu ]

朝,早晨:《广韵·平尤》:“~,朝也。”
什么时候高考可以查分,网站是多少!~ 10分
25,6号就可以了,你是哪里的人啊,每个地方的查分方法是一样,只是号码不一样。。

你可以上网搜
韵字的近义词是什么


[ diào ]

1.乐曲;乐谱:曲~。采菱~。

2.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五声~式。

3.语音上的声调:~号。~类。

4.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5.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6.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7.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

8.调动:岗位~整。

9.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

10.调查:~研。内查外~。

11.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12.调换:~座位。
促进的近义词
加快 ---- 促进 ---- 增进 促使 ---- 促进 ---- 促成 ---- 催促 促进 ---- 推动 ---- 助长
夜店 近义词
夜总会 迪厅 酒吧
创造什么改正什么坚持什么修理什么
在总复习中,应该着重复习的内容有: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 2、汉字原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识字和写字教学都十分重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阶段累计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所谓认识,就是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 3、词语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掌握的词语越多,阅读的速度就快,表达的意思就越正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要注意积累词汇。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对词语的积累非常重视。要求学生积累的词汇,主要是指在课文中所学到的词语。 4、句子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5、标点符号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标点符号,只要求能正确地运用,不要求说出其作用。 二、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中,共提出了11点要求。其主要的是: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实际上有三种情况:一句话、一段话、全文。有的体会作者的感情,有的是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只要求体会感情的基调。(6)回答问题。要针对问题作答,回答要全面,句子要连贯。问题从性质来看,有三种类型: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写)?为什么?从回答问题的要求来看:有的问题的答案必须是求同的,或者说答案是唯一的;有的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如:你读了以后,受到什么启发?这类问题应该是多元的。 背诵。主要是第十二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课后提出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三、写作 从习作的类型来看,有写记叙文,也有写应用文。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续写等。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写人、记事(记叙一次活动)、有写景。从习作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不管哪一种命题形式,习作的内容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习作的题目和习作的所有提示。 研究和改进复习的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重复是记忆之母。但是复习不是重复练习。简单的重复是不能凑效的。我们要在复习中,要运用通过科学的分类、比较、......
让许多音乐老师汗颜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所有民族的音乐都不谋而合是7个音,或者是7个音中的其中几个?
楼上的几位扯这么多,其实并没有回答楼主的问题.

据我所知,楼主所述"为什么世界上所有民族的音乐都不谋而合是7个音,或者是7个音中的其中几个?"这一命题并不成立,尽管我们说五声音阶里的五个音宫商角征羽分别对应的是七声音阶中的do re mi so la.但他们的绝对音高并不相同.

这是因为,12平均律并非自然音律(也称纯律),而是一种数理音律,为了简化记谱和演奏,其中每个音的绝对音高都有所调整.而我国古代使用的五声音阶这是自然音律.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民族也并不是都用的相同的七个音或其中的几个.

后面是一点资料,简要介绍几种律法

纯律

纯律是用纯五度(弦长之比为2:3)和大三度(弦长之比为4:5)确定音阶中各音高度的一种律制。

纯律,是用纯五度(弦长之比为2:3)和大三度(弦长之比为4:5)确定音阶中各音高度的一种律制。例如:大七度为纯五度加大三度,小三度为纯五度减去大三度,由于纯律音阶中各音对主音的音程关系与纯音程完全相符且其音响亦特别协和,故称“纯律”。

虽然在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关于纯律的理论,但是在七弦琴第3、6、8、11等四个徽,依次当弦度1/5、2/5、3/5、4/5处,其比值的分母均为5,为纯律所独有,因此,杨荫浏先生指出:“一首琴曲,若用到3、6、8、11徽上的泛音,则这首琴曲所用的律,便只能是纯律。”

从琴谱《碣石调·幽兰》中用到本一6、8、11徽上的泛音看,可以证明中国在公元六世纪就已应用了纯律。从湖北随县曾侯钟铭所反映出来的“三度生律法”,又进一步将纯律在中国运用的时间往前上溯到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亦称“十二等程律”。

十二平均律: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亦称“十二等程律”。据杨荫浏先生考证,从历史记载看我国在音乐实践中开始应用平均律,约在公元前二世纪,但平均律理论的出现,则是1584年明代朱载堉《律学新说》问世之时。实践与理论之先后出现,其间相去1685年。

明朝中叶,皇族世子朱载堉发明以珠算开方的办法,求得律制上的等比数列,具体说来就是:用发音体的长度计算音高,假定黄钟正律为1尺,求出低八度的音高弦长为2尺,然后将2开12次方得频率公比数1.059463094,该公比自乘12次即得十二律中各律音高,且黄钟正好还原。用这种方法第一次解决了十二律自由旋宫转调的千古难题,他的“新法密律”(即十二平均律)已成为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这种律制包括了乐音的标准音高、乐音的有关法则和规律。钢琴键盘上共有黑、白键88个,就是根据十二平均律的原理制作的。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对世界音乐理论有重大贡献。直到一百多年之后,德国音乐家威尔克迈斯特才提出了同样的理论。19世纪末,比利时音响学家马容曾按朱载育发明的这种方法时行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朱完全相同.

西方音乐界的看法则是J.S.Bach发明了十二平均律
单词不容易记住,有几种记单词的密诀
作者:泽叔

链接:zhihu/...8915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宏观篇

如何选择词汇书

首先一定要明确一点:考什么试背什么单词,如果要考四级抱着本GRE红宝书,到了上考场的时候除了对四级的词汇水平极其鄙视外一点用都没有。

四六级考试单词书选哪个无所谓,没错误就行,现在的市面上的书都是老俞抄字典,其他人抄老俞。红宝书,星火,和王长喜之流的单词书都没什么区别。而在考研市场,各家考研机构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在这两个市场,红宝书和其他的词汇书基本平手。而在国外考试,尤其是北美考试这一块,红宝书沾著新东方的光,是当仁不让的头把交椅。老俞的红宝书每年可以卖到将近100万本,自然有他的道理。

单词书第一个原则:如果是非GRE,GMAT的词汇书,最好每个单词都带有例句。 这些红宝书都有,以此为例。

还有一点:单词书一定要有大量空白,不要太密(便携版除外),你是需要在上面涂抹大量的笔墨的,这些我下文会细谈。 某些同学把单词书背完了,可是书上基本上是崭新的,这样效果是极其地差。

如何培养背单词的兴趣

单词具体怎么背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技术永远是细节,成大事者必不拘小节。 战略永远比战术重要。 所以我想先谈一下如何培养背单词的兴趣,你的主观兴趣越大,你背单词的痛苦就越少(或者说乐趣就越大)。

第一是成就感。 每当楼主在阅读或平时听有声书的时候看到一个我恰好背过的词汇而又记得大概的意思。就会有这种感觉,一种巴不得让别人知道的强烈情感。(当然,现实中我很克制的,不然很可能会被人打)。我认为如果能有这种觉悟,背单词就不会是难事。将这种情感说出来效果更好,但条件是你得要找对对象,要是那种想学好英语实际上又浑浑噩噩没有定力的人才行。如果碰到了GREers只会是自我打击。

而有些童鞋喜欢一边背单词一边做题,我觉得这样不好。我一般都是先把红宝书过了两遍再开始该干嘛干嘛, 觉得效果比同时进行要好。毕竟你在阅读做题中遇到背过的词的成就感是要远远大于做题时不懂然后再去查的挫败感。

再强调一遍:成就感很重要

第二种方法就比较——自恋。说得具体点就是觉得自己的发音忒纯正忒迷人。然后就会不自觉得没事自言自语几个词汇来自我欣赏。平时背单词也会无意识地念出声,无形中加强了对单词的立体记忆。某人很迷英音,平时就多加模仿,放弃VOA转听BBC,开始欣赏英剧,后来甚至进阶到economist。平时则会试图把所有的单词用英腔来读。也许主观动机很猥琐,但效果是很不错的:到了最后同样的单词,一般人可能只认识意思,我甚至可以在听力中条件反射地辨认出来。

那些天天 *** 磨皮的人儿,你们很有这种特质的潜力啊~~~

如果很可惜,上述两种特质你都不具备,对下来的技术部分的理解也绝对没有影响,只是会比上述两种人多一点忍受的痛苦而已。

单词怎样才算90%以上掌握了呢

没人叫你真去数。而且一本单词书背了两遍以上之后,会产生一种位置记忆的东西,就是你会先记起来这个单词在某一页的右下角倒数第二个,有时你甚至想不起来意思都有可能还会记起它的位置。很遗憾,这个真的无法克服,除非你再去买一本逆序的或者按意思分类的。我目前看到较难单词,也会第一反应出它的位置,然后才是意思(如果想起来的话)。

粗略的标准是......
千山万壑啥意思
编辑词条千山万壑

词 目 千山万壑

发 音 qiān shān wàn hè

释 义 壑:山沟。山峦连绵,高低重叠。

出 处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群山万壑赴京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意思:“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起句突兀奇绝,不同凡响:三峡之水从千山万壑间流过,山势峥嵘起伏,有如万马奔腾,直赴荆门。江之北岸传说依旧座落着昭君村。上半联如高鸟俯瞰,境界宏远;下半联则似电影中的“定格”,具体点明古迹所在,很自然地将昭君的故事安置在“高江急峡”的阔大背景中。一个“赴”字,画龙点睛,使山水充满了生机;一个“尚”字,写出江村古落依然如故的状态。大小映衬,动静相间,不仅使画面显得生动,同时使诗的意境更深一层。因为“尚有村”传达了一种“斯人已去”的寂寞感;自然界无穷的生命力,更加重了“物在人亡”的惆怅情绪,巧妙地为全诗确定了悲壮的基调。陡起直转,必然过渡到下面对昭君命运的咏叹。

事 例 课堂,在闽赣的~!(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上集第五十一)

近义词 千山万水、群山万壑、千巖万壑

反义词 一马平川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地势险峻

别人曰: 千山万壑

中国是大国,有许多的山脉,所以成语说“千山万壑”、 “千山万水”。山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辞海》中说:“①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亦指形状像山的东西。②地理学名词。陆地表面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窿起地貌。自上而下分为山顶、山坡和山麓。它以较小的峰顶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一般的概念,也把山岳、丘陵统称为山。按成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侵蚀山、火山等。”《袖珍字海》中说:“地面高耸的部分。高度一般在500米以上。”

中国多山,中国人喜欢山,于是中国的山有许多的名字, 有许多细微的区别。例如:大的山叫“嵩”。高大的山叫做 “岳”。小而高的山叫做“岑”。有草的山叫做“岵”。没有草木的山叫做“(山+己)”。(注意:不同于“岂”!)山 峰或大的山脉叫做“岭”。“(山+巨)”也是大山。“岘”是小而高的山岭。汉字中还有一个山字部,有许多个由“山” 组成的汉字,汉语中有许多词语都是从山而来的。

在中国的千山万壑中,在文化上最重要应当说是昆仑山。成语“昆山片玉”的“昆山”就是昆仑山。《晋书·(谷+阝)(讠先)传》中是,晋武帝司马炎送(谷+阝)(讠先)取担任雍州刺使的时候。皇帝问道:“卿自以为何如?”他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昆山之片玉”本是自谦之辞:昆伦山上盛产美玉,自己只是其中的一块而已。后来却成了赞美恭维他人的的客套话,柄说对方人才出众,难得而可贵。

日常生活中,在艺术创造中,山脉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画离不开水,也离不开山。山脉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也反映在成语中,例如:

“开门见山、放虎归山、纵虎归山、恩重丘山、

恩重如山、指山说蘑、指山卖蘑、堆积如山、

山栖谷饮、山肴野蔌、山颓木坏、积土成山、

带砺山河、带河砺山、跋山涉川、涉海登山、

逢山开道、春山如笑、山峙渊(氵+亭)”

山在文化上的形象,总的说来是高大的,稳固的,不变的,永恒的,高贵的,高尚的,珍奇的。山的高大的形象,往往用来比喻伟大人物。《礼记·檀弓上》中记载说:“孔子蚤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 ……盖寝疾七日而没。”后来就用“山颓木坏”来形容伟大人物的逝世。“高山景行、高山仰之、高山仰止”,比喻伟大人物的崇高的德行,或对于伟大人物的崇高德行......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