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闰月和阳历闰月各有何规律?

第1个回答  2009-01-31
闰月的出现是我国农历为顺应季节变化巧妙安排的结果。在农历中,历月以朔望月(月亮连续两次呈现同样的月相所经历的时间)的变化周期为依据,平均长度是29.5306天,因此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12个月,一年仅有354或355天,与阳历年相差11天左右。这样两三年后会相差1个月,如果不加以调整,久而久之会出现月份与寒暑的颠倒,历法就失去实用意义。
农历为了保持与回归年同步,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矛盾。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因为19个回归年的长度与19个农历平年加7个闰月的总长度基本上相等,因此每隔2年到3年,就必须增加1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就有了13个月。按照历法规则,农历闰月被设置在从2月到10月中的某1个月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

闰年:即那一年的年数能被4整除,整年数能被400整除,如:2004年能被4整除,这一年就是闰年,2000年能被400整除,那一年就是闰年,反之,则不是。
闰:通过以上解释,你应该已经明白“闰”的意思了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30
我国的历法,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以月亮亏盈周期为一月.阳是”太阳”,阴是”太阴”即月亮,所以我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地球绕太阳一周360度,平均24等分为24节气,以“立春”节开始,以“大寒”气结束,“节”和“气”交替周而复始。所以节气的定义是以地球的运行为准的,每年的“立春”都是公历的2月4或5日固定的。

地球绕太阳一周用时8766小时13分48秒,为1年;月亮绕地球一周(即一个盈亏周期)为708小时44分2.8秒,为1月。公历和农历的区别就在月上:公历的一个月就是大致地将一年平均12等分;而农历的一个月按一个月亮的盈亏周期来表示。所以公历每4年置一闰(多1天)来补实际太阳数;农历则规定有“节”无“气”的那个农历月为闰月。有农历闰月的年是13个农历月,13个“节”12个“气”,这一年将有两个“立春”节。

由此看来,公历只考虑了太阳周期而丝毫未考虑月亮周期;而我国的传统农历既考虑了太阳周期又考虑了月亮周期。农历比公历更具有科学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