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使”,“三司使”名称的来历和意义能说明一下吗?

我知道一个是管财政的,一个是管军事的。
注意啊,我问的是为什么叫枢密使,三司使(三司使已知)。

第1个回答  2009-01-06
枢密使 官名。唐代宗永泰中始以宦官董秀掌枢密,掌接受表奏及向中书门下传达帝命。至宪宗元和四年(注:《资治通鉴》第一次出现枢密使一词),以梁守谦为枢密使。枢密使一职自此始。其后握权之宦官多以枢密使名义干预朝政,以至操纵君主的废立。至唐末昭宗时,权力更大,至直接指挥公事,侵夺宰相权力,借朱温之斩,尽诛宦官,始改用士人为枢密使。朱温(梁太祖)称帝,改名崇政使,以君主左右最亲信大臣任此职。后唐复称枢密使。宋代沿其制而稍加变通,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同门下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要政。枢密使有时亦称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其副职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任此职者一般为文官,且往往即由同平章事兼任。凡军事之措置,均由枢密使秉皇帝意旨决定执行。清常以枢密为军机大臣尊称。
《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僖宗自蜀还京......复用复恭为枢密使,寻代[田]令改为右军中尉。”《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改,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枢密使,《唐书》、《五代史》皆不载其创始之因,盖在唐本宦者之职。唐中世后,宦人[枢密]使名如是者多,殆不胜记,本不系职

三司使 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后唐长兴元年(930),始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使,总管国家财政。宋初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
太平兴国八年(983),废三司使,分为盐铁、户部、度支三个机构,各置使分领。淳化四年(993)五月,又合并为三司,设三司使一员。不久,全国分为十道,分属左、右计,东京为左计,西京为右计,设左、右计使各一员分管,不久又设总计使判左、右计事。次年底,罢十道和左、右计,又分为盐铁、户部、度支三部,各置使分领。咸平六年(1003)再度合并为三司,设三司使一员总领财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个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后设有兵、胄、商税等二十多个案,分理事务。王安石变法时,三司的部分职务归属其它机构,如胄案归军器监,修造案归将作监等。元丰改制废三司,职事大多归尚书省的户部和工部,三司使改任户部尚书,受宰相领导。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