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玉觚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11

玉觚是仿商周时期青铜觚的造型制造的,主要用途是古人尚古情结的仿古品,用于观赏和把玩的陈列器,青铜觚的用途是祭祀呈酒器皿或者实用饮酒器。器身上下部雕葵瓣纹,中部浮雕三条蟠螭。玉质纯洁无暇,雕琢工艺高超。青玉质,仿青铜觚形,喇叭口,腹鼓凸,足外撇,四角各饰扉棱,觚身阴线刻出兽面纹,以扉棱为界,对称分布,觚底另出一矮圈足,内中空。收藏界有些朋支,虽然喜欢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爱其古拙造型及精美纹饰;但是皆知难以保养,因为经历骎骎岁月,全器必锈发很多由氧化造成的铜绿;况且坊间充斥大量仿古伪品,均属近人弄虚作假;要鉴别真伪,要讲“功力”,亦甚费神。

 他们之中,部分有雅好者退而思其次,转而收藏明代一些青玉、青白玉,以至上等白玉琢成的仿商、周青铜器摆件(陈设品)。当然,他们同时也喜欢收藏宋代至清代期间的玉器(可能因为高古玉器真品难觅,亦非“开门见山”,多假沁伪品)。纵使玉器与青铜器的风味和玩赏角度不同,但总算能让人“发思古之幽情”,聊胜于无。例如附图的明代名家所雕琢的青玉兽面出戟方觚(高约二十二公分),就是仿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但却具明代特色及时代风格,与当时的所谓“粗大明”有显著分别,琢技精湛。明代的玉觚多以青玉为主,方形截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大撇口,细颈;口沿多数饰断续而不连接的回纹一周,颈部为阴刻蕉叶纹(不大规整);中部近立方体,四面微外凸,各饰一兽面纹;上下部对应,酷肖倒置喇叭。其造型与商、周作礼器或饮酒之爵比,已有很大变化。

第2个回答  2018-01-11

玉觚分三节,侈口,鼓腹,撇足。内堂掏空,底足挖得也以扉棱为中脊线,用减地隐起浅浮雕技法雕琢了四瓣蕉叶状云雷纹。由于器呈菱形,所以在玉觚的腹部,只在较宽的两个斜面上雕琢了兽面纹,整个腹部共雕琢了两个兽面纹,纹饰相同。兽面纹以扉棱为隆起的鼻梁,下端为宽鼻,宽鼻两侧的嘴角上翘。两只“臣”字的眼的上端是云纹状的两条短眉毛。兽面纹以减地隐起浅浮雕技法雕琢,兽面纹的地子以阴刻技法琢刻整齐工整的云雷纹,衬托出了兽面纹的虎虎有生。由于兽面纹是琢刻在菱形的两个斜面上,更增加了兽面纹的三维立体感,也是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在口部与足部的四条边棱上均以阴刻云雷纹做装饰。玉觚为新疆和田玉质,打磨抛光十分精细,不见碾琢痕迹,包浆润厚,有少许松香沁。当为清中期偏早的精工细作的陈设佳器。亦是擎艺此次玉器鉴赏会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第3个回答  2018-01-11

玉觚,高22.5厘米,口径16.3×8.9厘米,底径9×5厘米,器形仿商代晚期青铜觚。隋唐以后,玉器逐渐脱离了礼仪化而转向生活化,一些既不能使用又不能佩戴的陈设用玉即应运而生。到了明清时期,皇室和富贵人家都喜欢在厅堂及书房之内陈设摆放一些精美的玉器,以表示自己的文化品位和身份地位。清乾隆皇帝好古,特别喜欢“三代”的玉器和青铜器,经常命玉工按商周礼器的样式来仿制。商周青铜觚大都为圆形,少量为方形,这件仿制的玉觚为菱形,可能是受到玉料的限制,同时也显示了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