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有没有什么名人,并且有廉政的一些小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9-27
公正廉洁的伍正己
伍正己(794—874),初名愿,字公谨。汀州宁化(今属福建)人。约生于唐贞元十年(794年),登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进士,为汀州府第一位进士的人。后在担任临州(今甘肃临洮 伍正己像
[1])尉时改名正己。官司至御史中丞。   伍正己出仕前,唐宪宗大和九年(835年)发生了"甘露之变",宰相李训等谋诛宦官不成,反被族诛一千多人。其后,以南司(宰相府)为代表的公卿与北司(宫禁)的宦官彼此互相攻讦,陷害之事层出不穷,许多正义之人亦受株连。在这样复杂、恶劣的环境下,身任御史中丞的伍正己,以国家大局为重,旗帜鲜明,坚持原则,不拘小节。他从容地对下属员说:“有言责者,非特摘发小过,正当名扬善类,令连茹汇升,为朝廷扶植元气耳。”尤其是对于那此遭谗贬摘的士大夫,他更是不遗余力地设法营救,使之能得从轻处理或免受迫害。伍正己的这种举止,得到朝中多数官员的好评。后来朋党的气焰更加嚣张起来,致使更多无辜之士身受其害,伍正己为此叹息不止。说:“庸回方正,势不两立,吾岂能以杯水救车薪之火哉!”至此,他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官回乡。   伍正己回乡后,把中华文化带进宁化,把中原文化引进宁化,致力教育,发展文化,积极办校,尊师重教。他的你亲德晋,恩封中大夫。四个儿子:泳、演、浚、洪。三个儿子以荫补官。只有洪不肯出士,隐居武陵,号"抱朴居士"。他的后裔伍祐、伍仲林、伍宗源等政声文采,名皆彰著。由于他的表率,激励后代,人才辈出。据统计,宁化唐进士1人,就是伍正己。宋进士30人,其中伍姓就有11人,占36%;宋特奏名37人,其中伍姓就有15人,占40%。宁乡举伍姓有13人,明乡举伍姓有3人,清乡举伍姓有13人。由此可见,伍正己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充分体现早期客家人的"尊师重教"的品性,“培养人才”的毅力。   伍正己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官归里,不久,唐王室争权夺位,自"甘露之变"后不到四十年,就有了清流之祸,他于唐乾符元年(874年)逝世,终年81岁,幸免于难。伍正己过世后,第一个祀乡贤祠。
第2个回答  2012-09-27
在三明境域历代文人中,擅长诗文的甚多。宋代,诗文创作空前繁荣,如宁化水茜人郑文宝善诗,欧阳修谓“兵部风味,不减少陵摩诘”,其代表作有《仲贤集》、《江南余载》等;建宁县人谢尧仁著有《鹿峰诗集》,为历代文人所注目。尤其是一代理学大师朱熹,学识渊博,其著作涉及面广,诗词堪称一绝,其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至今仍脍炙人口。明清时期,三明境域的诗歌创作也较为活跃,诗风有很大变化。明代,叶元玉(清流县人)著有《古崖集》,被人称为“有用之学”,李于坚(清流县人)著有《酒花诗》,裴应章著有《编蒲》,赖世隆著有《玉堂遗稿》等,都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尤其清代李弃《古诗一百首》,抒发了作者对清王朝统治者的无比愤慨和诗人的深沉忧郁。邱嘉彩的《悲秋歌》、马昭的《竹庐草》、邹时泰的《秉烛集》等都是颇有影响的著作。清代中期,出现不少民间诗人,如宁化县的黄慎、清流县的李彩高、将乐县的余思复、车耆奎等,他们多恣情山水,以诗文自娱,其诗作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清末,又出现了一些爱国诗人,如建宁的张际亮、永安的黄梓庠等。
第3个回答  2013-02-27
100万人坑位于福建三明市三元区岩前村岩前镇岩前。王93妻子陈合葬墓?近2万平方米的面积。墓阴沉的脸上,背部环绕天池(墓坪),百步骤斜坡向塘教堂庭院,神道,木牌楼的建筑楼的前面,半月池,扫人行道,排水系统等部分组成。丘据宋砖数百严重的难题秩序,俗称“为了100万人坑”。国王93(1228至1299),明溪辛口,京东,京王西岩的祖先,后裔分布,三明,漳州,广东,台湾等地。王知道,推到乡镇线孝廉,后文林郎,任何连城裁判官。
第4个回答  2012-09-27
岩前百阶冢位于福建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王九三与妻陈氏合葬墓,面积近20000平方米。墓由坟面、背围拢、天池(墓室上坪)、百级台阶坡道、享堂、堂下大埕,神道、木牌楼、楼前坪、半月池及祭扫便道、排水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冢依宋制,砖砌数重,坟前砌阶百级,俗称“百阶冢”。王九三(1228~1299),明溪、莘口、荆东、荆西、岩前王氏始祖,后裔分布三明、漳州、广东、台湾等地。为王审知之后,以乡行推孝廉,后举文林郎,任连城县令。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