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记的作品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3

《南柯记》有不少版本流传。郑振铎(1898一1958)曾说,“玉茗堂四梦”中,“于《还魂》外,此曲刊本独多。”《南柯记》约有九种版本今存。本书英译所主要依据的钱南扬的校点本(1978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就是以明代毛晋汲古阁校刻本为底本,与明万历刻本《南柯梦》、覆刻清晖阁本《南柯记》、明崇祯年间独深居本《南柯梦》、清初竹林堂刻本《汤义仍先生南柯梦记》等版本对校,共利用了五种版本。
由此可见,《南柯记》诞生后,不仅剧本不断被重刻、复刻,是文人士大夫们案头的珍品,而且其中的一些折子戏经常在民间和清代宫廷里演出,这证明了《南柯记》历久不衰的文学魅力和艺术生命力。
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在他的著作《中国近世戏曲史》中,首先将汤显祖与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逝世一年而卒(笔者按:此说有误,实际二人系同一年去世),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确实,汤显祖的剧作无论是就其人文精神的深度和广度看,还是从其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看,都无愧于世界性的声誉。但是,大概因为汤显祖的剧作篇幅长,曲词较为典雅华丽,被译成西方文字的时间较晚。而篇幅较短,文字相对质朴的元杂剧,早在18世纪30年代就有剧本被译成西文。1735 年出版的杜赫德(Jean Baptiste Du Halde)主编的《中华帝国全志》中,收入了法国传教士马若瑟(Fr. Joseph de Premare, 1666一1736)翻译的《赵氏孤儿》法文节译本。这是中国古典戏曲传入欧洲的起点。其后,《赵氏孤儿》才陆续有了德文和英文译本。而汤显祖的剧作,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有了《牡丹亭》的德文全译本,英文译本则只有《牡丹亭》中的单出《春香闹学》。而且,早期欧洲汉学家翻译中国古典戏曲剧本,常常删去曲辞。这从对中国古典戏曲介绍的角度看,十分不妥。
因为中国古典戏曲剧本从结构组织到意蕴的传达,都是以曲辞为核心。剧曲与散曲一样,与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继承了中国古代韵文的深厚传统。所以,在古代剧作家心目中,戏曲曲文是剧本的支柱和精华。1980年,美国汉学家白之(Cryil Birch)的《牡丹亭》英文全译本出版,近些年,国内学者和翻译家相继将汤显祖的另几个作品翻译出版,本书的英译者张光前先生早在1994年就将《牡丹亭》全文英译出版面市,2003年继续完成了《南柯记》的全文英译
并交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今天,这个英译本《南柯记》将纳如“大中华文库系列”出版, 这对于促进汤显祖这位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伟大的中国戏剧家被更广大的世界认识和了解,让中国古代优秀的戏剧作品被世界更多的人接受和欣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