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教育,向美而生》读书笔记(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大地无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处处流淌颜色、希望故。不走进大地,哪能体会如许深意!

                                                            ——题记

一、追寻的美与妙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在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却都是依据季节时令的推进而次第改变其活动方式的,它们的各种活动印证着季节的变换,并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季节的标注,如“四月秀葽五月鸣蜩”“七月流火”“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等。

越是走进大自然,我就越发觉得大地的丰富蕴含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诚如所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亦如苏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无怪乎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二、流淌在时间里的

走进大地,看到大地上流动的颜色如同流淌的乐音那般,用疏密、浓淡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从容有序。依据作物的生长容貌,我分明“看到”了自然的节奏和生命成长的时序,“听到”了流淌在时间里的大地之歌,并深深领略到了这首无声之歌的大美。

今人也需在忙碌之余,走进大地,过一段遵循自然节奏的生活,并以此深入时空组成的坐标里,感知自己的位置,体味时空带来的切己意义。体悟时空逻辑,才能明白天地之心的深长意味;领会天人关系,才能提升自己在人生百年中的生命张力。

三、来自大地的启示

舒缓而深郁的大地,不只给了我无尽的美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还让我生出一个又一个的灵感和创意,让我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

师者,当培育起一颗善感的灵心。

我认识到,农人耕作的对象是庄稼,它们有着各自的生长规律,稻麦桑麻,形态不一;教育施行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着各自鲜明的特性,每一个都是世间的孤品。

我认识到,农人犁田,师者耕心。对农人来说,不管种什么,最要紧的一步是耕耘,让土地变得柔软,才能孕育出无限生机;对教师来说,教育耕的是心田,只有深深耕耘,去除杂草,种下良善的种子,才能培育出一片心灵的沃野良田。

我认识到,同一块土地上,同样的时空因缘,却能产生种种差别,“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教育的大地上,同一片空间,同一种环境,也会产生种种差别。然而,正是这种参差多态,才显示出大地的生动,也诠释着教育的活力。

师者,当培育起一颗广大的悲悯心。

心怀悲悯,才会觉得一草一木总关情。夸其莫多说:“爱,以神奇的力量,使我出类拔萃。”对于教师来说,一颗广大的悲悯心,也会以神奇的力量使他出类拔萃。

师者,当培育起一颗谦卑的庄敬心。

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耕作于教育大地之上的教师,便如农人,需要勤恳、踏实、自足,以此让自己过得生动,同时赢得世人的敬重。

师者,当培育起一颗浪漫的心。

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说,人也是一棵植物,需要像植物一样脚下生根,出头自由,以自然、朴素、谦卑的姿势,向着天空尽情生长。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