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拼了,为了工作,你不知道央视主播对自己有多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6-01
传媒内参导读:每一位央视主播的光鲜亮丽,背后都离不开汗水的浇灌。正是因为有这份认真执着,对工作始终充满热情、专注投入,才有如今的成就。
整理:CCTV看点
所有的职业荣耀背后都是汗水与辛酸,所有的成功都是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如央视主持人也是经历了不懈努力之后,才能在这个大舞台上如花朵般绚烂绽放。
白岩松
白岩松,央视新闻频道主播,他参与了数不清的重要事件报道,港澳回归、抗洪救灾、国庆转播、汶川地震、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是许多新闻学子心中的“男神”。
有人说,只要看到白岩松,就知道是有大事情了。而参与这么多要闻报道的背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付出。
他曾经一周七天里五天做直播,一天做周刊的栏目,剩下一天处理突发事件。
他发烧的时候要主持节目;手术第二天也要主持节目;嗓子说不出话的时候,后面放个热水瓶,隔一会儿就要趁屏幕切换的空档喝水润润嗓子。
《东方时空》开播初期的白岩松
白岩松主持《新闻1+1》的时候,晚上9:30的节目,中午12点开选题会,这是为了保证当天讨论的话题都是最新的。
确定好选题后,就要立马去做查资料、联系采访、准备稿子等一系列的筹备工作。电视里的他,讲经济危机、聊医改……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在这广博的知识储备背后,是他“笨鸟先飞”一样地去做功课。
这些年来,白岩松一直坚持自己写解说词,用笔在纸上删删改改。慢慢地,白岩松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担当奠定了自己在观众心里的地位。
徐俐
徐俐,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人,曾获得2006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华语主持人金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首批入选成员,她曾参与过香港、澳门回归庆典,“9.11”袭击事件、中国入世等多个重大报道。
1992年10月1日,央视国际频道开播,徐俐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在央视亮相。字字珠玑、简洁干练的播报风格,使她成为了中文国际频道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92~2016年《中国新闻》栏目片头集锦
徐俐曾说:“认真和努力是我一生的核心基调,从职业生涯的第一天开始就是如此。我从未想过除去认真和努力之外,职场还有第二条路可走。认真就是心无旁骛,拿事儿当事儿,按职业要求认真完成所从事的工作,并从中探索职业规律,争取比别人完成得更好,更有质量。努力就是登高望远,努力超越现在的自己。我对自己最大的提醒,是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人都不能停止成长,而唯有不断努力,人才可能不断成长,在成长中实现自我超越。”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练习普通话,徐俐曾经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提前一个小时到台里练声,这一坚持就是5年。
她还经常录下早上6点多播出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报摘节目,对比着练习。当时她为了练好口腔开度,经常和别人说完话后,后槽牙还打开着,而因为这她曾一度被母亲责怪没有女孩样。
多年来,新闻已经成为徐俐生活的一部分,她家里订了好几份报纸和新闻杂志,吃早餐的时候就开始看,平时上网第一件事也是看新闻。正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让徐俐换来了观众的肯定。
李修平
李修平,央视新闻频道主播,1989年-2015年任《新闻联播》主播,享有“国脸”的美誉,2009年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
为了新闻,李修平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短发造型,曾有人问她:“这么多年,发型一直没变过,不觉得烦吗?”她乐了:“这样挺好的,适合我的工作啊,我也已经习惯了。”
1989年,刚进央视的李修平20出头,留着长发,扎着马尾,与别的新闻播音员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后来领导找她谈话:“这样太年轻了,有点儿压不住。”两个月后,造型师给她剪了短发,没想到,这样的发型一留就留了这么多年。
1991年的李修平
李修平曾说,自从坐在《新闻联播》的播音席上,自己便一刻也没有轻松过。做新闻直播,最怕的就是突发事件,稿件来得比较晚,而且急,但却最有新闻价值。
这时候心细的李修平往往在交替播音的过程中,总会拿起下一条稿件看一遍,哪怕不是自己播,也会帮着把生僻字赶紧查了加上备注。她表示作为一个新闻主播,有三点必须具备: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多年来,李修平在主播台前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刻也不松懈。她说:“这是我的工作,我珍惜这份工作,从一开始我就踏踏实实,以后我会更加踏踏实实的。”
在2014年《新闻联播》的一次直播中,李修平零失误口播一篇长达16分钟的紧急稿件,留给她准备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分钟,高超的专业素质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李修平16分31秒的出镜口播
李修平讲述急稿口播背后的故事
柴璐
柴璐,央视新闻频道主播,主持过《海峡两岸》《新闻30分》《法治在线》《国际时讯》等节目,曾在2008年获评中央电视台“十佳”优秀节目主持人,在2012年获得广电总局“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她一路向前,在2014年时,获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
柴璐在大学期间,四年如一日地练习吐字发音、新闻播送、长篇通讯。毕业后,柴璐进入央视实习,这时她的工作是一名记者。她第一次走进《中国新闻》的办公室时,看着忙碌的同事,发现了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
面对经验与实践的缺失,实习期的柴璐在八小时上班时间之外,开始疯狂“自我恶补”:她把A4纸订成厚厚一沓,一笔一划在上面写下“新闻基础自我培训”几个大字,看报纸、做剪贴、分析电视节目,使尽自己的每一分力气,想让思想丰满起来、笔头流畅起来、技巧娴熟起来。
她还借来电影学院的《剪辑学》,试着理解镜头的蒙太奇、跳轴、构图,试着感受剪辑的节奏、切换的技巧;她在北广的书店中找来《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新闻编辑与制作》等书籍研读;就连每天看电视,她也不放下纸笔,力争把记者的每一个提问都速记下来,分析节目的骨架结构……
柴璐的同事曾这样评价她:“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奋、不张扬。”柴璐不太喜欢跟朋友出去吃吃喝喝那些事情,她经常一个人加班做节目,一个人看书学习,她还曾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取得了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
每一位央视主播的光鲜亮丽,背后都离不开汗水的浇灌。正是因为有这份认真执着,对工作始终充满热情、专注投入,才有如今的成就。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