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鲁迅小说创作的“国民性”不要太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2
国民性,这个概念通常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民族文化精神和特质的体现;二是国民集体人格的特性。它既有历史性、民族性和群体性特征,也具有系统性,涉及行为方式、文化和社会心理等方面。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国民性”问题是一个重要议题。思想家如严复、梁启超、胡适等,都曾对中国“国民性”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以期提升民族精神和品格。鲁迅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从思想意识、文化传统等多个维度,对“国民性”进行了深入剖析。
鲁迅的“国民性剖析”既是思想概念,也是他反思和批判传统的工具。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的历史发展轨迹,启发人们认识自身处境,反思国民性与民族危亡的关系,以求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完善。
在小说创作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始于《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视角,揭露了经书的本质是“吃人”,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奴役。《阿Q正传》则揭示了精神胜利法、革命理想以及以丑为美的心理模式等国民性问题。
鲁迅的作品中还常见“看/被看”的模式,如《示众》、《药》等。这种模式反映了人物关系的单一性,即看与被看。在“看客”现象背后,是道家的“无为”思想和“无是非”观的影响。鲁迅通过这种模式,嘲讽了看客的麻木和残酷,表达了深沉的思考和愤激的情感。
鲁迅批判国民性的目的,在于找出民族衰败的病根,为中国文化的转型寻找出路。他关注民族的处境和命运,不断探索人、人生、人性等普遍性问题。在他的作品中,文学艺术与哲学思想相互融合,塑造了深刻的国民性反思。详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