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0

北京城墙,这座历史悠久的军事防御工程,起源于元朝的大都城,1264年奠基,设计上遵循了《周礼·考工记》的严谨规划。明朝建立后,朱棣即位后将北平更名为北京,并于1403年开始大规模建设,包括皇城、宫城和城墙的改造。1436年至1445年间,明英宗进一步加固城墙,增设城楼、箭楼和防御设施,形成了坚固的城防体系。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北京城在蒙古瓦剌部的威胁下,于1476年提出加筑外城的建议。1553年,外城在内城南面增建,形成“凸”字形布局,延续了近400年的城市格局。然而,到了1900年义和团之乱期间,城墙首次被英军破坏,用于修建铁路。随后的北洋政府和中华民国时期,城墙部分区域被拆除以改善交通,如和平门、建国门等通道的开辟。


1949年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北京城墙因其对交通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开始被陆续拆除。尽管梁思成等学者主张保留,但政治压力下,城墙最终被全面拆除。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地铁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城墙和城门被拆除,仅留下部分遗迹如北京站南、内城东南角楼和西便门附近。




扩展资料

指旧时农耕民族为应对战争,使用土木、砖石等材料,在都邑四周建起的用作防御的障碍性建筑。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由墙体和其它辅助军事设施构成的军事防线。城墙的含义,根据的其功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墙分为二类即一类为构成长城的主体,另一类属于城市(城)防御建筑,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封闭区域。狭义的城墙指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的城市封闭型区域。封闭区域内为城内,封闭区域外为城外。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