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道德经》(3)尊师爱生是相互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第27章最后两句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这里涉及的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师生关系。老子认为,不尊重老师,不爱护学生,即使自以为聪明智慧,其实也是一个糊涂蛋。

  我理解这句话大致有以下几个意思:

  1.既要尊师,也要爱生,这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要有机结合。

  2.从师生的年龄、地位、角度等来看,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应该更加自觉主动持久理性。而学生方面的尊师则可能需要教化,引导,也带有感性和阶段性的成分。

  3.师生之间的情感侧重点不同。学生侧重是尊重,主要是群体的举止态度。老师侧重的则是发自内心的行为。

  4.此处的师推而广之也可以是长辈,领导和师傅等具有专长本领的。此处的生相对应的也可以是晚辈、下属和徒弟等需要学习成长的。

  5.从道德修养看,师应该是善的,趋于完美的,而生则是不善的,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

  6.反之亦然。不善为善人之师,善为不善人之资,师生可以互鉴。

  7.在老子看来,能为师的关键在于善,不在于智。因为虽智大迷。

  8.结合上文可知,老子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不着痕迹,即所谓善行无迹,善言无暇,善教无策。不教之教方为最好的教育。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