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拓的起源传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在印刷术没有诞生之前,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字有不少是在石头上记下来的。据记载,大约在春秋的时候,就有人想出来把文字刻在石头上了。战国初年的古书《墨子》中讲怎样保存文字记录的时候,就提到要刻在金石上面。“金”指的是青铜器,“石”指的就是石头。唐朝贞观初,人们在陕西宝鸡附近的陈仓发现了10个石鼓,上面的刻字记载着公元前8世纪时秦文公的事情。这是迄今为止,年代最久的“石头记”了。石鼓较小,刻不了多少字,看起来也比较麻烦,后来人们就把字刻到大石碑上去了。
东汉末年,虽然已经发明了纸,但印刷术还没发明。为了避免手抄书错误频发,汉灵帝熹平四年,即公元175年,蔡邕向汉灵帝建议:把一些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作为校正经书文字的标准本。灵帝同意后,蔡邕亲自书写,刻好后的石碑一块块立在首都洛阳的太学门外。这些石碑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如今还有一些残块保存在西安的碑林里。
用纸墨拓取石刻上的文字,以载籍为据始于梁、隋,若以实物为据则始于唐初,经宋元明清历代之发展,迄今已1400余年。拓本作为碑刻传承的载体,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承载了古代灿烂的书法艺术,且为历代学人所取法,备受世人的重视;历代石刻所使用的各种书体,反映着一脉相承的汉字在不同时期的演变,本身就是一部直观的中国文字发展史;秦汉刻石、隋唐碑刻、宋元明清法帖一经刊刻,对考订史实,研究文字源流与艺术价值、了解古代风土人情、文章诗翰等都是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
黄伯思《跋刘宽碑》一文中说:因令工椎拓二碑及阴文,装为三帙。此时出现了椎拓这个词语。椎者,用木椎打纸入碑字;拓者,是用毡包在纸上擦墨。椎与拓都是打碑的工序,而椎的目的是为了拓,拓本这个名词便由此而成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