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溪大地震的科学研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当时政府虽然对赈灾之事是敷衍了事,但科学工作者却对地震、水灾的调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年曾先后两次参加叠溪地震调查的周郁如先生在1985年写的《叠溪地震锁记和对地震初步认识》一文中,对震灾的调查作了如下叙述:“赈灾后快满一月,四川善后督办刘湘,始派人前往调查,调查人有全晴天(成都水利知事公署技术主任)、诸有彬(四川大学学生),还有十余人同行……。  调查人了解情况后,于10月9日动身回茂县,将根据调查所得的危急情形报告伪政府,请调民工疏通积水,是日行三十华里,投宿大店古庙内。晚饭后,行路疲劳的人们都已入寝,全晴川与老僧是故人,还在谈家常,耳闻河下忽来巨大吼声,二人急出门去看,只见江水壁立而下,朦朦大雾,如钱塘江潮一般,水已上阶,全有手电筒,老僧急拉全急奔庙旁山径逃避,不及呼唤庙内已入寝的同伴,倾刻水已淹过屋顶,瞬时即将古庙冲去,第一次去调查的人,除全晴川外无一人幸免于难。  成都《新新新闻》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号第七版刊登了中国西部科学院地质科主任常隆庆先生等人对震灾及水灾的调查情况。他们走遍了极震区内各地,对地震及水灾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了解,收集了很多宝贵的现场资料,拍摄了大量的地震现场照片。对震区的地质地理情况、地震情况、受灾情况、震前震时异常现象和损失统计及次生洪水灾害的调查和损失统计作了详细的调查,编绘了叠溪震后的地形图、地震烈度图,同时还编写出《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一书,这是中国人自己第一次对大地震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对地震灾情进行第一次全面的宏观烈度考察。在中国地震史上实现了重要的零的突破。
曾多次前往地震重灾区采访。在伊朗巴姆地震重灾区,在印度尼西亚海啸重灾区,所见到的悲惨场景都让我终身难忘。
去年,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我还曾写过文章《即便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
此次重走中国西北角,在川西北茂县北部,我见到了闻名已久、据说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和最大的地震遗迹”――1933年中国叠溪7.5级大地震遗迹。
让人惊诧的是这个遗迹的美,不夸张的说,它可能是“中国最美的地震遗迹”。
但是一想到这种美丽背后的代价,却让人感慨万千。
那次地震最主要的遗迹是长达10公里、一大一小两个前后相连的迷人湖泊,它的名字现在叫叠溪海子。
叠溪海子实际上就是岷江主流的一段,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湖面宽只有大约1公里,但是长却有10公里之多,海子由上下两处接连而成,形如肠状。海子周围青山环抱,湖岸翠草丛生,湖水碧波荡漾,景色优美迷人。
据当地人说,海子最深处有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达1.2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有350多万平方米。
如果不是之前了解过有关的历史,很难相信这个美丽的湖泊竟然吞没过“近万条活生生的生命”。
在这个湖泊下,曾经有一个繁华千年的古城,在1933年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在顷刻间被地震从地图上抹掉了……
古城就是叠溪城,为历代边防重镇,扼川西平原通松潘草地及青海、甘肃交通要塞,长期为重兵把守。据《茂州志》记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即在此置蚕陵县,唐初为冀州,明为叠溪千户所,清改为卫,民国隶茂县。而叠溪城为“贞观时筑,明洪武十一年御使大夫丁玉讨复故地,命指挥童胜复筑。高一丈,围三百几十丈,门四。成化间重修。”叠溪城扼松茂要道之冲,即是军事重镇亦是商留集散地。民国时属茂县所辖叠溪区,城内商票云集颇为繁华。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叠溪镇发生了7.5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6.1公里。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隐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
强烈的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山崩,堵塞河道、形成地震湖。崩塌的山体在岷江上筑起了银瓶崖、大桥、叠溪三条大坝,把岷江拦腰斩断,使流量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断流。截断了的江水立即倒流,扫荡田园农舍,牛马牲畜。
震后第45天,即10月9日。岷江上游阴雨绵绵,白腊寨公棚地震湖崩溃,江水猛增。傍晚,高160多米的叠溪坝崩溃,积水倾湖而出,夹带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江中浪头高达20丈许,吼声震天,10里之外皆闻。沿江村镇、田园一扫而光,数万亩农田庄稼被毁。人畜逃避不及者,尽被卷人水中,又有2500多人丧生,造成了我国地震史上罕见的次生水灾。
震后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海子都相继逐步溃决了。只有公棚和白蜡寨两个一大一小的海子保留至今,人们统称它们为“大小海子”,就是今天的叠溪海子。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对大小海子进行勘查和治理,在它的附近还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对湖坝进行了疏导加固。
如今的“叠溪海子”已成为镶嵌在川西北的一颗明珠,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的水源地,而且成为了一个旅游观光的圣地。
看着这风景如画的美丽海子,不知该喜还是悲。事隔70多年,不知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这份美丽背后所付出的代价。
回首叠溪大地震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我突然想起了最近不断传来的各地洪灾。虽然灾难的性质不同、时间不同、应对不同,造成的人员伤亡更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这都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
它提示我们,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后第45天,即10月9日。岷江上游阴雨绵绵,白腊寨公棚地震湖崩溃,江水猛增。傍晚,高160多米的叠溪坝崩溃,积水倾湖而出,夹带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江中浪头高达20丈许,吼声震天,10里之外皆闻。沿江村镇、田园一扫而光,数万亩农田庄稼被毁。人畜逃避不及者,尽被卷人水中,又有2500多人丧生,造成了我国地震史上罕见的次生水灾。
震后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海子都相继逐步溃决了。只有公棚和白蜡寨两个一大一小的海子保留至今,人们统称它们为“大小海子”,就是今天的叠溪海子。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对大小海子进行勘查和治理,在它的附近还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对湖坝进行了疏导加固。
如今的“叠溪海子”已成为镶嵌在川西北的一颗明珠,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的水源地,而且成为了一个旅游观光的圣地。
看着这风景如画的美丽海子,不知该喜还是悲。事隔70多年,不知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这份美丽背后所付出的代价。
它提示我们,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新华网广州5月11日电 题:王清秀:两次大地震两种人生际遇
林军强、曹耿达
11日,记者和广东省潮州市对口支援汶川县耿达乡恢复重建工作组的同志前往汶川县耿达乡三村四组看望一位羌族老年妇女,她叫王清秀,今年89岁。王清秀4岁没了娘,一生十分坎坷,遭遇十分奇特:她遭遇了两次大地震,一次是1933年发生在四川茂县叠溪的7.5级大地震,一次是去年的汶川8.0级大地震。幸运的是,这位老妇女两次大地震都躲过一劫,仅仅脚上受了点轻伤。
76年前:叠溪大地震,背井离乡去逃难
王清秀出生在阿坝州茂县,具体在哪个乡镇哪个组她现在已记不清楚了。
据她回忆,叠溪大地震那年,她12岁。地震当天,她正在磨房里帮主人家推磨,磨的是玉米面。她记得很清楚,大地震发生在下午,叠溪及岷江两岸瞬时山崩地陷,村寨荡然无存,因灾死伤者无数。幸好王清秀跑得快,只是被磨房的梁子砸伤了右脚拇指。说到这时,王清秀让笔者看她的右脚。笔者发现,这只受伤的脚趾变形十分厉害,但还无碍行走。
王清秀说,大地震让她家死了好几口人,其中包括她的父亲。当时因为战乱,也没有什么人管他们,幸存的人几天都没有吃的,于是她只好跟着二爸(即父亲的兄弟)和妹妹去逃难。
在逃难的路上,她们听说如果能找到红军的话就会有人管饭,也就有救了。于是一大帮逃难的人到处找红军。因为王清秀的腿受了伤,跑得慢,不幸与二爸走散了,从此杳无音讯。
为了活命,王清秀一路走一路找,有时到大户人家里做帮佣。王清秀说,因为她年纪小,主人家只是管点吃的穿的,并没有给什么工钱。就这样过了6年。王清秀来到了耿达乡,19岁时经人介绍嫁给老崔家。她先后生了9个孩子,但前几个娃娃或病或饿夭折了,只有后面生的两男两女活了下来。
说到这,王清秀用袖口擦了擦眼角边的泪水,神情很痛苦很无奈。
76年后:汶川大地震,不用逃难
记者让她回忆去年“5·12”汶川大地震时的情景。王清秀平静地说,那天,她正躺在床上休息,突然感觉地上猛烈地抖了一下,然后又是一阵强烈的震感。王清秀经历过大地震,她立即意识到地震了,她马上从床上爬下来,想赶紧跑出屋外去,慌忙中被门口的一条椅子绊倒,左脚也扭伤了。幸好儿媳妇及时跑进屋里,把她背了出去。不久,她家的房子倒塌了。
王清秀望着身后垮塌的房子,哭着对媳妇说,大地震了,你们别管我,赶快去逃难吧!
此时,满天尘雾遮日,山上仍不断地垮塌,雨也越下越大。王清秀一家和村里幸存的老乡们,上百号人挤在一起,束手无策。
那天晚上,乡政府派来了几位干部,几个小伙子背来了大米和油。大家像看到救星一样,高兴地跑回废墟里扒出几口大铁锅,然后又到地里摘了些莲花白等青菜来,支起锅熬稀饭。稀饭熬好了,大家心照不宣、很自觉地让老人和孩子们先吃,然后是老师和妇女吃,最后才轮到青壮年和干部吃。
这天晚上,王清秀吃上了一碗热乎乎的稀饭。
接下来的几天,王清秀在忐忑不安中度过。
几天后,救灾物资来了,王清秀家分到了两袋米、一桶油,还有一包茶叶和一包奶粉(奶粉是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才有)。
汶川大地震,王清秀她们没有去逃难,也没有饿着冻着。因为有党和政府管着她们。
广东潮州好心人的援建,让我过上好日子
王清秀对记者说,党和政府对灾区老百姓太好了,虽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天灾,但她们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病能治。王清秀说,去年潮州援建工作组来耿达后,一心一意为灾区百姓办好事,老百姓心里清楚得很。他们带来了潮州人民的爱心,不仅给了过冬衣服、棉被和食品,她的腿伤也是潮州来的医疗队给看的,医生给了许多药,却没收一分钱。春节前,潮州市还慰问了乡里的特困户,她家也得到了一笔慰问金。
王清秀最后说,潮州政府出了一大笔钱帮她们重修房子,再过几个月她们就能住进“广东潮州新村”了。她说她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好好配合政府,多为重建做些事情,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好心人的恩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