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鼓浪屿,却再也不是厦门人的鼓浪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昨晚有人再次问我对鼓浪屿时,我选择隐身之后,站在阳台上,望着对岸通宵灯火的鼓浪屿只觉得有一些“刺眼”。

我8岁在厦门呆过几年,后来毕业之后到现在又在厦门呆了好几年,前后就去过两次鼓浪屿。20几年前我跟随父亲坐船到鼓浪屿,那时游客还没有像现在那样多,许多景点还是免费。岛上吃的地方也不多,我们只能带着包子和豆浆,一边吃一边逛。

这些记忆很多已经模糊,但在印象中鼓浪屿还是挺有趣的。

前年好友来到厦门,两个粗老汉排了20分钟的队才买到票,随后跟着一波游客硬生生的被推到船上,到了鼓浪屿,我一看人山人海的现象,心里大叫一声姥姥啊,心想怎么变成这幅模样。

来之前和好友吹说好多景点不错,结果一到原来要门票。就这样两个大男人在海岸边跟随游客涌向 美食 街,结果买了两份鱿鱼串要走了我50块钱。我故作大方说不差钱,心里早就骂娘,心想真是无良商家。

之后路过张三疯奶茶店,好友眼前一亮道,哇这就是很火那家店啊,走一个!

我俩点了两杯奶茶,价格上果然比外面奶茶贵八块钱左右。入口之后我就知道果然又被坑了,这味道不就是奶茶粉+水+冰块。一杯奶茶的成本其实是很低的,但居然随便就可以卖到这么贵的价格,我对我的无知和假文艺买了单。

之后吃了一顿饭,就两菜一汤要走了三百块。我和老友望着人山人海的游客,更没显耐心,大脚一开,俩人哪像是散步,完全是快走,游完了鼓浪屿。

回想起几年之前,有一个从欧洲留学回来朋友在鼓浪屿开了一家奶茶店。起初的生意不好也不坏,当然朋友也没指望说这家店能赚到一些钱,这家店倒不如说是她个人休息的空间。但店开了两年就关门,她便去了芬兰再也没有回来。离开的原因很简单,店租从原先的8000上涨到快10万。

类似朋友的现象在鼓浪屿并不是没有,很多良心商家被迫离开,而新来的商家为抵消高额的房租,便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价格,而那些被文艺之名的游客却乖乖为此买单。

过去厦门本地居民周末还会带上孩子家人坐船过去散散步,黄昏的时候再坐船回来,如今他们却止步于岸边。

尽管如此,岛上每天敲敲打打,新来的商家依旧乐此不疲,而那个曾经安逸的小岛却再也回不去。

想到这 我急忙更新签名:谁再来厦门让我带去鼓浪屿玩,恩断义绝!特别是五一节!

曾经的鼓浪屿,是一个优雅、文艺的代名词。如今变成了什么?

公厕前的长龙、盗窃案的频发、满街的烤鱿鱼味道...

一个充斥中西文化交汇的岛屿,如今成为了“一日游”圣地。优雅不再,铜臭遍地。尤其在“世界文化遗产”后,这个头衔会为这里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游客。

橙籽无缘得见曾经美好的鼓浪屿,只能在原住岛民的口中想象。

一位原住龙头路最繁华地段的阿姨说:“虽然现在经济好了,生活也算富足,但小岛承载力有限,许多游客素质低,特别影响生活,每天9点多,特别吵吵嚷嚷,影响生活,只得搬离岛屿。”

很多和她一样的原住民,都不得不离开,有的人不喜欢如今的岛屿嘈杂环境,虽然不舍,也确是没有办法。有些人看不惯商铺宰客的现象,无力阻止,心一横,另选他址。

即便原住民做了如此让步,但游客是如何评价的?

面对商业过度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双重压力,鼓浪屿是时候应该做出改变,站在日光岩上,希望那些风雨飘摇的老房子,能够重现往日的光辉,让衰败的建筑焕然一新,让空气变得整洁,重现鼓浪屿往日的辉煌与典雅。

中国任何一个景点,只要出了名,那就会人满为患,接下来的 旅游 体验基本上都会下降,鼓浪屿也是如此。但是这几年为了申遗(去年已经申遗成功),鼓浪屿的管理和规划还是比较好的,而且为了保护生态以及更好的 旅游 体验,现在每日限客5万人,要上岛有时买船票还比较紧张。

至于说不是厦门人的鼓浪屿,我只能说,要 旅游 ,来鼓浪屿,要居住,还是不要在鼓浪屿,一方面是 旅游 区,没有那么安静了,到处是人到处是店到处是民宿;另一方面,鼓浪屿的生活比较不方便,上学、医疗、房子质量等都不行,不大适合长期居住;再一方面,人都是要工作的,要工作那就都要去厦门了,也不大方便每日往返鼓浪屿。因此,住在岛上的厦门人并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内厝澳社区,至于龙头社区,就是商业区,很多外地人,就不是厦门人的鼓浪屿了。

十几年前, 旅游 没那么发达时,鼓浪屿清幽,比如舒婷、殷承宗家人等就住在岛上,非常惬意,但是如今就没有以前那么舒服了。其实,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如果要很惬意,那么,游客就都不要来鼓浪屿了,无数人也就体会不到鼓浪屿的丝毫,没有人来探查,就没有人知道这份惬意,就不存在鼓浪屿是否舒服的话题了,因为那不是需要你讨论的。现在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鼓浪屿是所有人的鼓浪屿,没有办法成为一小部分人的鼓浪屿。

今天去了鼓浪屿,真的感觉鼓浪屿离我们在厦门的人来说真的越行越远,一去不复返了。

以前鼓浪屿是厦门的海上花园,周末放假或者有空了,还是盆友来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鼓浪屿,坐坐船、吹吹海风、看看万国建筑,感受文艺氛围,挺不错的。从轮渡过去非常方便,船票也很亲民,和中山街、白城离的也近,一天玩下来非常的充实、多姿多彩。真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现在码头也换了,船票狂涨,航班还非常紧张,而且必须带身份证购票。今天十二点到码头买票,船票一个五十块钱,还是两点多的船,小孩也要证件证明,没有身份证那就户口本,麻烦,真麻烦!

坐十多分钟的船上岛,已是三点了,街道除了卖东西的,又贵又坑人的,没有了以前文艺氛围。一路速走模式,走马观花,找不回以前悠哉悠哉的游乐心情。

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现在申遗成功的鼓浪屿,或许是牺牲小我(在厦门的人),为全球人类服务吧!

现在在轮渡远远的看着鼓浪屿就好,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远观而不能近玩也!

作为游客,我想说,厦门的 旅游 和文明城市的称呼差得太远, 旅游 欺骗估计在全国都要排前几吧。我们16号来就被坑,还有钱没有退还。从事 旅游 业的人员素质不是一般的差。如果这样下去,厦门的 旅游 总有一天回完蛋。希望政府高度重视

这份感慨不仅适于鼓浪屿,同样适用于世界各个大大小小的风景名胜,闻名世界固然带来了经济增长,可是让温存于代代人记忆中的鼓浪屿荡然无存。

走在鼓浪屿的街上,人潮涌动,引得各路商家的青睐,纷纷驻足,看到商机的管理者自然也明白可以给当地带来不菲的收入,于是在各种积极因素的推动下,鼓浪屿成了世界各地的商品聚集地,再也不是厦门人记忆中的味道了。

鼓浪屿的变化是中国 旅游 地变化的缩影,鼓浪屿由一个无人问津的厦门小岛,变为炙手可热的世界景区,其中的变化过程也是我国 旅游 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怎样保证特色的发展 旅游 业,而不是通过入驻各种网红店把祖国大地的各路景点统一模式化,这就需要管理者在结合当地特色的情况下,筛选入驻商家,不能一味迎合市场,失去特色。

作为在鼓浪屿出生长大的我,也是觉得最美的鼓浪屿一去不返了。曾经宁静优美,小时候满岛的到处疯到处跑,家长都不会担心的,饭点总会回家的。以前除了龙头路一带是商业区,其他地方相对店铺少,一楼住宅改店面极少,随时看到的是坐门前坐路边谈天散茶的当地人,现在被到处是假厦门味假老字号沦陷了,烧烤味臭豆腐味弥漫。总之,我是感觉现在鼓浪屿不去也罢。

鼓浪屿,我五岁就跟妈妈和阿姨上去了鼓浪屿 ,那时候我们是从第一码头上岛船的,坐着小货船上去的,岛上很安静几乎看不到有人流量的地方比如摆摊什么的都没有,岛上景点日光岩不用门票随便上山,记得那时还是台风天许多树木都被吹倒了,没船回厦门,那天晚上住在阿姨家记得一到晚上就特别安静那时我很害怕,其实鼓浪屿很普通的就像一座安静的小岛,现在的鼓浪屿已经找不回那种安静祥和的午后,找不回那宁静的氛围了,我现在还是经常会去阿姨家吃饭每次都是很吵,真不懂大量的游客给鼓浪屿带来了什么改变,鼓浪屿太累了,我真心希望游客在鼓浪屿游玩时能够把你们脚步放慢细细品味,忘记年龄,忘记身份,忘记烦恼的感受这座百年岛屿,为申遗传递正能量

知道我们管鼓浪屿人民小学叫啥吗?安龙小学!!因为学校里大部分学生都是安徽籍和龙海籍的 鼓浪屿卖铁板烧之类的基本上是安徽帮 卖海货的是龙海帮 所以没我们啥鸟事 也基本上不会去鼓浪屿了 有外地朋友来也是让他们自己上岛

答案就在你的题目当中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