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家谱字辈相关问题求解?

我家没有家谱、老辈人说是当年躲土匪弄丢了!我只知道我爷爷的爷爷那辈人是从四川迁来贵州。当年老人依稀说了两句字辈"普贤开柏泰 **定安邦" 这两句是口传下来的 至于字会不会错、但发音应该不会错!我想问问你们哪家字辈出现过类似两句的、如果能找到,我们家就不是无根的野草了、谢谢

第1个回答  2014-02-15
谱牒档案,据学人们考证,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有了家谱。如在现存的甲骨档案中,就详细地记述了"兜"的家谱,计有11世之多。姬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宗族分为大宗与小宗,确立了嫡长子的权位继承制。为了"定世系,辨昭穆",姬周的谱牒有了相当的发展,姬周王朝与各诸侯国均有官员(如楚国的"三闾")掌管谱系,以妨宗族昭穆的错乱,确保宗法分封制的实行。司马迁写《史记》时,还能见到姬周的谱牒,并据此写成《三代世表》。两汉时期谱牒有了一定的发展。著名谱牒学家、文字学家扬(杨)雄编纂的《家谱》,与应劭的《士族篇》、 川太守的《聊氏万姓谱》齐名。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选举官吏必稽谱牒,因此,谱牒学成了贵族保持门阀的工具。《四库全书总目》说︰"当时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足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谱牒之盛。《浙江浦阳人杨氏家乘序》中亦指出︰"魏晋隋唐以来,图谱有局郎,令史有员。天下上其簿状,官为详核,藏于有司。凡选举婚姻必稽之,以别真伪。有不实者罪之,其法盖谨也。故士大夫之家,未有不以是为重者。"足见隋唐时期的谱牒也还是很兴盛的。 然而杨氏的谱牒究竟始于何时?据古文献专家刘志盛考证︰《杨氏族谱》在隋唐以前的版本,早已遗失,诸家公私书目,很少找到;隋唐时期的写本,未见流传,仅有存目。据唐代魏征、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撰写的《隋书经籍志‧谱系篇》记载有《杨氏血脉谱》二卷、《杨氏家谱状并墓记》一卷、《杨氏枝分谱》一卷、《杨氏谱》一卷;后晋刘晌等撰《旧唐书经籍志上‧谱牒》著录有《杨氏谱》一卷。宋代欧阳修、宋祁等撰写的《新唐书艺文志二‧谱牒》著录有《杨氏谱》一卷。 宋元时期曾有杨氏谱刻本流传,有关史志亦略有记载,现存明清民国年间刻印的《杨氏族谱》中的序跋、纂修名目、旧谱源流等项目中,大都记载了杨姓各支族在宋元年间纂修刻印的家族谱。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代曾公开印行的有《杨侃家谱》等。此外,宋人汪藻曾从《世说新语》等书中,辑出《弘农华阴杨氏谱》一卷,作为《世说新语》的附录刊行于世。这部家谱,大概是今天所能看到的杨姓最早的家谱。 明清两代,是家谱、族谱纂修编辑刻印的黄金时期,也是杨氏家谱族谱纂修刻印的鼎盛时期。明代黄虞稷撰写的《千顷堂书目‧谱系类》著录有杨士奇《杨氏家乘》二十卷、《杨文敏公集谱》四卷、杨起元《杨子世家》、《锦播杨氏世家》八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传记类‧宗谱》收录了明崇祯三年(1630年)刻本《徽城杨氏宗谱》七卷及抄本《四明栎溪杨氏宗谱》、《崇阳杨氏宗谱》和清嘉庆活字本《杨氏宗谱》、清杨沂孙稿本《田庄杨氏谱》等五种。《民国醴陵县志‧氏族志‧氏族表》中记载醴陵境内的21支杨姓氏族,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至清末民国年间的580余年中,共纂修编辑刻印家谱67次,60种,最多的纂修刻印了五届家族谱。湖南汉寿的《花园谱》自"洪武落业"以来到民国三十年,也纂修了五届,命名为《杨氏五修族谱》。可见《杨氏宗谱》纂修之频繁。

《杨氏宗谱》编辑的原则与体例

编写族谱是一项十分严肃隆重的工作。古有三世不修谱即为不孝的说法。一般修谱的间隔最长不超过30年,润州杨氏就有此规定。修谱的目的有三︰即巩固家族的团结;扩大家族的活动;维系家族的秩序。家谱内容虽然"人自为书,家自为说",但还是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谱例。如《润州杨氏重修族谱》的《例言》就有十六则。第一则是讲修谱的目的;第二则是讲修谱的依据及体例。

第三则至第十六则,都是讲的一些具体问题。第三则讲年表,第四、五则讲立传︰"祖宗之勋业表著者固立传以垂不朽,即醇谨志成敦善行不怠者,皆为立传,以垂子孙。祖宗功业或有见于载籍者亦采录以附于本传之后,以资参考","内传所以揄扬淑媛,劝勉后代,子妇必贤而有征者,始为列入。凡守真从一之死靡他,无论有子无子,已旌未旌,俱为立传,以彰苦节。已旌者书某年旌表,未旌者书合例待旌。又外家婢无出者不书,有所出者书之。青年守志,白首完操者附内传。"第六则讲图像祠墓︰"祖宗图像祠墓,载之特详,虽历世久远,而图像考核具在,自有明证,庶无虞其泯没,谨为详汇绘列,以备观瞻。"第七则讲祭祀︰"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稍致失礼,无以昭诚敬,而严祀事,故酌古准今,制为祭礼,庶免陨越,祭法祭器,亦复厘修,以申孝敬之义。"第八则讲家范︰"壶仪家训,皆先世之嘉言懿行,尤为修齐之要,编次列入,便于翻阅,以时规勉,庶有克家之子。"第九则讲文艺︰"谱内凡载碑铭文艺,俱名儒宿学撰,汇编以免散佚,亦堪为后人楷模,以冀文人之兴起焉。"第十则讲每届修谱年限︰"宗谱自今告成之后,定以三十年一修为例,各房子孙,务就本支随时登记年月日时,有娶妻者,以其配氏登簿,有身没者,以其卒葬年月日时墓地登簿,以便查考,庶免遗漏。"

其中最后六则,是以附则的形式出现的。一是说子孙有出继外姓及迁居于外者,当注明初去之人,以俟他日归宗,有所考而收入也;二是说出家为僧道者,止收其名于父名下,日出家某寺某观而已;三是子孙蕃衍,有同先世之名者,辄宜改正,盖卑幼不可犯长上之讳也;四是凡生子百日后,须备香烛锞酒,拜谒祠堂,请掌谱者命名,以俟将来续修登谱,毋得谩干祖讳;五是先世所藏碑文列传,冠诸篇者,以见祖泽之有在,至若序记诸翰,则类录之,以示文献之有征也;六是族谱之宗图,为传家之大典也。每年元旦,子孙罗列拜祖,行三献礼。祭毕,则分昭穆行会拜礼。俾长幼序疏戚联兴起,其孝友雍睦之心也。若秘藏高阁,非敬祖训后之道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