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放气球有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23
施放气球操作规程

第一节 对施放气球现场的要求
第二节 对灌充气球的操作要求
第三节 对悬挂系留气球的操作要求
第四节 对回收系留气球的操作要求
第五节 对施放气球意外情况的处置要求

第一节 对施放气球现场的要求
一、对施放气球现场的要求
对于灌充气球的现场,主要有以下要求:
1、灌充气球现场应开阔、平坦,无障碍物,避开人群,远离火源、架空输电线及其他易燃易燃易爆物品。
2、灌充现场必须有专人负责组织指挥,派专人维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灌充警戒区。现场风力要小于3级(含本数),无雷雨天气,严防明火、烟火。
3、灌充现场应配备通信设备,确保通信畅通。
4、氢气球灌充区场地半径应不小于10米,用挂有三角小黄旗(以示危险)的绳子圈起,并设立“严禁烟火”标志。
5、氢气球灌充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消防灭火器材,灌充位置半径20米内无明火。
6、氢气球灌充现场应保持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大于60%,地表温度低于55度。

二、升放气球现场的要求
对于升放气球的现场,主要有以下要求:
1、升放场地的上空要空旷,不得有障碍物、架空输电线及易燃易爆物品,空间大小应满足气球与障碍物之间安全距离的要求。
2、现场风力要小于4级(含本数)、无雷电天气,并应配备通信设备,确保通信畅通。
3、氢气球升放现场气温应低于35度,地表温度应小于55度。
4、氢气球升放现场应配备消防灭火器材,半径10米内不能有明火。
5、氢气球鞋在升空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安全,并要求现场非作业人中处于10米以外的距离。

第二节 对灌充气球的操作要求
一、操作步骤
在灌充气球时,要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
1、将静电导线的一端与气瓶连接,另一端埋入潮湿的地中。
2、将有静电导除功能的橡皮管插入已挤瘪气球的进气口内,并用细线牢靠坚固,另一端与装有减压阀的气瓶连接。
3、操作人员启动气瓶旋钮慢慢地充气。当气球能漂浮起来时,持气球顶部的操作人员可以松手;另一持气球底部的操作人员随着气球直立上升,将气球底部升到高于自己的头顶以上,同时保持进气管和固定环拉力的平衡,以防止因进气管部位拉力过大造成橡皮管脱落。在充气结束时,要关闭气瓶旋钮。
4、检查气球有无泄气,若有泄气要进行补救,然后继续充气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5、从气球的进气口内抽出橡皮管时,首先松开气球进气口上坚因的细线,缓缓地将橡皮管抽出,再用软细线扎牢气球的进气口,系上条幅,设置好识别标志。

二、防静电要求
对于防止静电产生,主要有以下要求:
1、氢气瓶必须有除静电装置。在灌充气体前,必须用导线使氢气瓶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
2、用车载氢气瓶灌充气球时,汽车必须熄火。
3、灌充氢气球时,如果周围空气相对湿度小于40%,应洒水或喷雾,增加空气湿度。
三、使用减压装置的要求
灌充氢气球时,氢气瓶必须安装专用的减压器。
四、通气管道的要求
灌充氢气球时,必须使用橡胶双层管并用绳拴系加固,严禁使用塑料管、乳胶管操作;将双层管插入氢气球的进气口后,用防静电绳扎紧
五、开关阀门的要求
当开启气瓶放气时,操作人员应站在气瓶出气口侧后方,缓慢打开瓶阀,严禁面对气瓶出气口。
六、灌充速度的要求 在灌充气球时,必须严格控制充速度。应先松动阀门,然后再缓慢小量放气,待气压逐少再增加流量。充气最大压力应于0.2毫帕,最大流速应小于8米/秒。在一般情况下,要求每瓶氢气的排放时间不小于8分。
七、对充气过程和充气量的要求:
对于充气过程和充气量,主要有以下要求:
1、在充气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气球的状态,避免气球与其他物品摩擦或碰撞。
2、待气球可直立时,暂停充气,仔细检查气球有无漏气,如有漏气,应立即补漏或要换气球。
3、根据气温情况确定充气量的多少,在气温较高时,充气不能过足。 4、充气完毕,应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将气球充气口扎紧。
八、场地清理的要求
气球灌充完毕,应及时将气瓶撤离作业现场,并将场地清理干净。
九、系留气球补气的要求
对于系留气球补气,主要有以下要求:
1、系留气球补气应选择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进行。
2、补气现场应符合气球现场的要求。
3、按灌充气球操作进行补气。
十、禁止事项
在灌充气球时,要严禁以下事项:
1、严禁将两个气球的充气口对接,以挤压方式将气体充到另一个气球内。
2、严禁将灌充好的气球远距离移动。
3、严禁将灌充好的气球在不符合施放现场要求的地点和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存放。
4、严禁用混全气体灌充气球。
第三节 对悬挂系留气球的操作要求
一、悬挂系留气球的地点要求 对于悬挂系留气球,主要有以下要求:
1、悬挂地点应符合施放气球现场的要求。
2、应当与高大建筑物、树木、架空电线、通信线和其他障碍物保持安全的距离。
(1)与高大建筑物、树木的安全距离按悬挂高度、风偏角度确定,以4级风时不碰撞建筑物、树木为标准。
(2)与架空电级的安全距离符合电力设施保护有关规定,即气球在风力作用下偏斜后,应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之外。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是指导线边线向外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在一般地区各级晓以大义导线的边延伸距离如右表所示:
输电线电压(千伏) 距离(米)
1~10 5
35~110 10
154~330 15
500 20
在厂矿、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持区的区域可略小于上述规定。但各线电压导线边线延伸的距离,不应小于导线边线的最大计算孤垂直及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之各。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如右表所示 输电线电压(千伏) 距离(米)
1 1.0
1~10 1.5
35 3.0
66~110 4.0
154~220 5.0
330 6.0
500 8.5
(3)与其他障碍物的安全距离根据障碍物的性质和要求确定,无特别要求的,按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确定。
二、悬挂系留气球的高度要求
悬挂系留气球不得高于地面150米,但是低于距其水平距离50米范围内建筑物顶部的除外;气球底部距地面不得低于3米。
三、条幅的挂法
条幅顶部的横杆应悬挂在距气球1.0米以下的部位,防止与气球摩擦和碰撞。在一般情况下,采用“斜三角形法”悬挂条幅。采用这种挂法,可防止在刮风时条幅与绳索缠绕。当风力较大、风速稳定时,可不需要横杆固定。
四、对绳索的要求
绳索和配重物应满足确保系留牢固的要求。严禁将气球系留在气瓶上或者道路护栏等公共设施上。
五、气球空间距离的要求
悬挂气球的数量应根据系留气球施放场地的大小确定,悬空的气球与气球之间应保持不少于6米的距离,以避免气球碰撞。
六、系留气球看护的要求
对于系留气球的看护,主要有以下要求:
1、对气球悬挂后,必须安排专人24小时看护。
2、在一般情况下,每人最多看护10个气球。
3、当天气条件不能满足施放气球的要求时,应增加看护人员,采取防护措施或回收气球。
4、看护人员应巡回检查,确保系留气球现场的安全。
第四节 对回收系留气球的操作要求
一、场地及作业人员要求
对于回收系留气球场地及工作人员,主要有以下要求:
1、回收场地应开阔、平坦,无障碍物,避开人群,远离火源、架空输电线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2、回收场地必须有专人负责组织指挥,派专人维护,禁止无关人员和明火,烟火进入回收点或者警戒区。
3、回收氢气球场地应设置半径不得小于10米的警戒区,并用挂有三角小黄旗(以示危险)的绳子圈起,设立“严禁烟火”标志。
4、回收氢气球场地必须配备必要的消防灭火器材,并且在半径20米内无明火。
5、回收氢气球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回收。
二 气球回收及排气方法
将系留气球降至可操作高度,解开气球排气口,拉住氢气球顶部的放气绳,使放气口敞开朝上,让其自由排放气体。
三 放气要求
对氢气球放气,主要有以下要求:
1、在氢气球放气时,气球排气口应高于地面5米
2、放气速度不宜过快,严禁在放气过程中抗日救国压、抖动球体,严禁将放气口对着人和烟火。
3、必须将球内气体排空。
四、现场清理要求
对于回收系留气球现场清理,主要有以下要求:
1、在气球的气体排尽后,将球皮折叠装包,按照气球储存保管要求存放。
2、条幅及破损气球必须统一收回,不得随意丢弃。
五、禁止事项
在回收系留气球过程中,要严禁以下事项:
1、严禁存放氢气球。
2、严禁人工或车输远距离运输已灌充气体的氢气球。
第五节
对施放气球意外情况的处置要求
在施放气球过程中,如果遇到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或已经出现严重的后果,应在立即报告医疗急救机构的同时,根据需要报告飞行管制、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同时,应当按照以下五个方面的应急要求,做好施放气球意外情况的处置工作。
一、制定应急预案的要求
对于制定施放气球意外情况应急预案,主要有以下要求:
1、施放气球单位应根据施放气球使用气体的种类,制定施放气球意外情况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包括施放气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应急措施,并定期组织施放气球作业人员学习或者演练,使施放气球人员熟练掌握。
2、对于规模较大的施放气球活动,应根据规模、场地情况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参加活动的每个人都应该掌握预案内容。
二、在气瓶的运输、储存和使用中意外情况的应急要求
(一)发现气瓶阀门漏气或气瓶损伤漏气时的要求
1、立即疏散人员,准备好消防设备。
2、由施放气球作业人员仔细检查漏气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不能处理的,则迅速将气瓶移至空旷地带,四周隔离,让气体自然排放,并与生产气瓶的厂家及时取得联系。
(二)氢气着火时的应急要求
1、在保障人员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切断气源。
2、灭火、冷却、隔离,防止火势扩大。
3、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报119火警 三、在灌充气球操作中意外情况的应急要求
对于灌充气球的操作中意外情况的应急,主要有以下要求:
1、当出现意外情况时,作业人员一定要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措施。
2、当由于气体流速过快导致氢气瓶嘴喷火时,切记不可离开现场,应立即关闭气阀切断气源,防止蔓延。在重新灌充气球时,应严格控制流速。
3、在操作过程中用手接触气瓶时有触电感觉,这是因为静电电荷堆积,没有泄漏通路造成的。这时应立即关闭气阀,停止充气,检查气瓶接地是否符合要求。
4、在操作间隙,听到有“吱吱”的漏声,应立即关闭正在放气的气瓶阀门,停止操作,检查其他气瓶阀门是否拧紧并采取措施。
5、如充气时气路不畅,应检查气阀是否损坏、灌充气球的像胶管是否堵塞等,根据具体情况排除。
6、当出现氢气求着火的情况时,应在报119火警的同时,组织实施灭火;当出现要员受伤的情况时,应立即将伤员送往医院急救。
四、在悬挂系留气球中意外情况的应急要求
对于在悬挂系留气球中意外情况的应急,主要有以下要求: 1当出现大风时,可以采取两点固定、三点固定和调整系留地点等处理方法。
(1)两点固定。升空后的气球在随风向下风方向飘荡时,应在上风方向再先一个系留点用绳索连接,两条绳索同时控制一个气球,可以相对控制球体的摆动。
(2)三点固定。在地形或场地比较复杂的地方,风向不定,容易出现旋风,可选三点固定。
(3)调整系留地点。当出现其他不利于施放气球的天气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2、当气球意外脱离系留时,应立即报告飞行管制部门和当地气象主管机构。
3、当氢气球意外着火时,应立即组织灭火,防止蔓延,同时报119火警。
五、在回收系留气球中意外情况的应急要求
在刮风、空气干燥的情况下,空气与气球摩擦极易产生静电,引起气球着火事故,在回收气球时,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 当出现氢气球着火的情况时,在实施灭火的同时要报119火警;当出现人员受伤的情况时,应立即将伤员送往医院。
第2个回答  2011-06-20
就是要有一套预防意外情况发生时如何应对的预案,要有一些处理的条条框框。附一个文件,可以参照一下:

关于创新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意见
2009年01月23日 12:04来源:大河网[发表评论]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10658000,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大河网讯

(2009年1月21日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服务中原崛起大局,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创新完善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创新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识和谋划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确保安全生产状况不断改善,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加快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创新完善

  (一)坚持依法监督管理,创新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1、坚持将法制建设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石和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修订完善我省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规章,尽快形成较为完备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2、适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际需要,制定出台单项法规、规章,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应急救援管理、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事故隐患整改等作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规定,明确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权责、乡镇政府执法资格,从法律法规层面解决安全生产体制机制问题,有效解决安全监管越位、错位、缺位、不到位问题。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发展规划体系和标准体系,修订完善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发展规划,细化量化高危行业及重点行业市场准入标准,使重点行业产业规划与严格安全生产行政审批许可、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从源头上治理和消除各种隐患。

  4、强力推进安全生产依法监督管理,严格执法监管人员法制培训,完善安全生产行政审批程序、监督执法程序,强化重大事项集体研究、集体审批制度,减少个人审批权限和执法自由裁量权,有效防止执法审批中的不正之风。

  (二)坚持责权一致原则,创新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

  1、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明晰化。强化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安全生产一把手负责制,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放在突出位置,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明确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的责任,明确综合管理与专项监管、条条管理与块块监察之间的关系,强化相互之间的配合,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执法联动、协调配合。

  2、推进安全生产考评体系建设。坚持将安全生产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严格考核管理,督促党委、政府和企业将安全生产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安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通报和约谈制度,推进安全生产考评指标定量化。在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递交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保证书的基础上,将政府责任目标分解到同级相关部门,年初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年中及时检查督促,年终按其责任目标进行量化评分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3、推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日常化。针对以往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前紧后松、上紧下松、政府紧生产经营单位松、安排紧落实松等弊病,对症下药,制定详尽的监督检查制度,认真做好每月单位自查、每季度系统排查、半年全面大检查,同时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和突击抽查活动,促使监督检查工作步入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创新安全生产运行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保障机制。各地各部门、各规模企业、高危行业、重点行业、事故高发行业,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配齐配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做到机构、人员、装备、经费“四到位”。服务新农村和平安社区建设,将安全监管工作延伸到农村、社区,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监管网络,确保组织保障到位,监管得力。对乡镇推行授权执法、设立监察特派员等制度,改变乡镇安全监管断层现象。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安全重大隐患治理、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宣传教育培训、表彰奖励和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保障。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提取安全费用制度。矿山、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电力、冶金等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要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安全费用。安全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按标准提取,计入生产成本,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保障机制。监督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支持生产经营单位为职工办理人身意外伤害等商业性保险,积极探索商业性保险机构服务安全生产的新路子。对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收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事故的,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企业关闭、破产、转产、兼并、重组前,其安全风险抵押金应当优先用于消除单位遗留隐患,剩余部分返还企业。

  (四)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完善安全生产预警监控机制

  1、完善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分析制度。在各省辖市、县(市、区)、相关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统计信息员,每月上报各方面安全信息和事故统计,通过研究分析判断预测安全生产运行趋势,为党委政府安全决策提供理论数据基础。

  2、强化安全生产信息情况通报制度。在每月通报安全生产事故和安全生产形势的基础上,每半年将安全生产情况与经济发展指标情况一并排位进行通报,实现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安全生产信息共享。

  3、建立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制度。在本区域内对重大危险源建档、检测、监控,对各类企业按危险程度不同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对重大隐患要按照定整改方案、定整改资金、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期限的“四定”措施加以督促落实,做到及时整改、有效监控,确保安全。

  4、实施安全生产动态分级预警制度。结合我省实际及地理状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与气象、水利、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联席办公制度,开展季度安全事故预警及突发自然性安全事故预警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五)坚持条块有机结合,创新安全生产协调联动机制

  1、推行重点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市、县(市、区)领导或安委会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召开重点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各部门各区域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综合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通报,在明确职责、分清任务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各地、各部门安全生产资源和要素,有效提升整体监管实力。

  2、推行重大安全问题协商协调制度。针对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由省、市、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涉及部门配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为主,谁牵头”的原则,进行协商协调,并形成明确的纪要,按照协商议定的事项分头抓落实,切实解决安全生产工作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问题。

  3、推行安全生产联合办公制度。在涉及安全生产的审批、检查、执法工作中,采取集中办公、联合行动,阳光行政、联合审批的方式,搞好审批环节的合理衔接,确保公正、公平、公开。

  (六)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

  1、省、市、县(市、区)政府要修订完善切实可行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乡镇(园区、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各企业要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形成主次分明、衔接合理、内容完善的省、市、县(市、区)、乡(镇、办)、企业(社区)五级预案体系。

  2、健全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以行政主官为指挥长、主管领导为副指挥长、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应急救援的指挥系统、信息系统、技术支持系统、专家咨询系统、救援组织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着力培养现场应急救援力量,重点培养由消防、矿山、防化、卫生及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救援队伍,有意识培养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和社会救援力量,组建起一支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联动互补、密切配合的精干队伍。

  3、加强救援装备和物资的准备。对应急救援系统的成员和各类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对救援所需的登高云梯消防车、起重运输机械、槽罐车、堵漏工具等装备和水泥、黄沙、泡沫、石灰、稀释液等物资,要定点、定人、定单位负责联系和落实,确保随时备用。

  4、开展有针对性的预案演练。对已形成的预案及救援队伍,不定期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战演练,完善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各救援队伍的配合能力,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七)坚持奖励约束并重,创新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1、加大安全生产表彰奖励力度,对安全生产工作突出、贡献巨大的市、县(市、区)、部门、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弘扬先进,鞭策落后。

  2、实行安全生产津贴制度。针对安全生产监管人员风险高、责任大,在政治上多关心,在生活上多照顾,每月发放一定的安全生产岗位津贴,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着力改善安全监管人员的待遇及人身保障。

  3、加快推行安全生产保证金激励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年度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对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完不成任务的,扣除安全生产保证金。

  4、构建安全生产约束机制。通过依法监管重点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制度,改善安全生产基础。充分发挥经济处罚的杠杆作用,加大非法违法和事故的经济处罚力度。规范约束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或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对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严格落实责任制发生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作用发挥

  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创新工作,加强协调沟通,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抓紧抓好。要注重实际,讲究实效,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创新破解的方式方法,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严格依法办事,强化监管职能,严惩安全生产领域的腐败现象和黑恶势力。

  加大舆论宣传引导,继续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总体安排,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和学校、家庭、社区、单位等场所,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不断提高全民安全防范素质,努力营造全社会抓安全的舆论氛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