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落日的意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4
几千年的古典诗词创作浩如烟海,自成一个庞大的文化系统,古典诗词作家代代开掘,不但留下体量巨富的作品,也摸索出一整套诗词创作的范式,包括用词炼句、手法运用、表达方式、声情节奏等等,其中积淀出的为数较多的诗词意象往往包涵了丰富的意义,比如月,比如鲈鱼,再比如我们今天要说到的黄昏。
古典意象作为诗词表达的特殊载体,不但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本身也自带丰富的信息,有些反复运用,便成了常用意象。黄昏就是诗人们最常用的意象之一。我们在诗词中经常能看到“夕阳”、“斜照”、“落日”、“余晖”的字眼。
从古至今,诗人写到黄昏的诗词是如此之多,为什么?黄昏于诗人而言,到底有着怎样易感的情愫?
本文将从黄昏对于中国古人的意义方面,分五点加以简述生发。
一、黄昏中所包涵的民俗学。

《正字通·女部》有言:“婚,古作昏。”黄昏嫁娶,事实上成为约定俗成的古代民俗。《说文解字》中对此就有明文记载:“礼,娶妇以昏时,故曰昏”。这一习俗直接影响到现代。今人婚嫁,很多地方迎娶新娘入门时,时间还在晚上,闹婚俗的习惯也以晚上最为活跃。
而跟婚姻紧密相关的约会之风,也以黄昏为主。农耕时代不像现在休闲,低下的生产力难供温饱,白天要长时间劳动,晚上需休息,也只有昼夜之交的黄昏能有舒缓时间。夜色朦胧,也为青年男女的约会提供着天然的屏障。此风此习,早在《诗经》中就有“昏以为期,明星煌煌”的明确记载。到了宋朝,“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的约会已经充满了浪漫情调。时至今日,相约黄昏的夕阳之下或宾馆之内,依然是年青一代倾诉爱意的主要方式之一。
于黄昏而言,婚嫁与约会,融入了民族文化的基因。
二、黄昏之于归来与相思。

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方式,与天地自然同步。对于已经从原始社会群居生活中独立出来的以血缘家庭为单位的古代人类,黄昏更成了家人团聚的象征。“山气日夕佳”,尚且“飞鸟相与还”(陶潜《饮酒·其五》),“斜光照墟落”(王维《渭川田家》),也是“鸡栖牛羊下”(黄庭坚《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何况崇尚于血缘关系的人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唐/王绩/《野望》))是黄昏盼归最美的景象。
无奈古代战争频发,妻离子散又是常见现象,黄昏就更加寄托了古人离别与团聚的首要情思。“夕阳西下几时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