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年轻人的“电子榨菜”现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30

顾名思义,“电子榨菜”如同一包榨菜,内容能够为饭菜“增香提味”。而“电子榨菜”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从学生时代中午12点“少儿频道”里的《中华小当家》《神厨小福贵》,再到日本动漫里时长约在3-6分钟的“泡面番”,都是吃饭时的消遣。现在,不论是经典的宫斗剧《甄嬛传》,还是让人食欲大开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论题材、类型、时长,只要能让人在吃饭时感到愉快,就是好吃的“电子榨菜”。
豆瓣“可以尝尝你的电子榨菜吗?”小组内有许多用户推荐喜欢的“电子榨菜”,他们通过推荐得到反馈、共鸣,在这个过程中与其他人产生新的社会连接。这也正是“电子榨菜”流行的原因之一——社交的减少。
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有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国家统计局预测,2022年我国独居人口数量将破亿。独居不可避免带来孤独感。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代偿法”,即采取替代性的补偿行为来减轻、淡化因某一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痛苦和空虚,“电子榨菜”正是孤独感的代偿。
“电子榨菜”真的能让饭菜更好吃吗?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它并不能改变饭菜的味道,但是却能改变食客进食时的情绪。心理上的孤独通过“电子榨菜”得到舒缓,给处在工作等种种压力之下的年轻人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从苦闷与孤独的现实中短暂逃离。
除却繁忙的工作,疫情下年轻人之间的社交更加减少,朋友圈不断缩小,直到成为一个屏幕上的彩色圆圈。对于“我们真的需要‘电子榨菜’吗?”这个问题,很多网友赞同“如果和朋友吃饭的话,我们一起聊天也能起到这种效果”。 “电子榨菜”更像是年轻人不得已而选择的另一种情感陪伴。
在硬币的另一面,“电子榨菜”存在着负面影响。一是与“食不言,寝不语”恰好相反,边看视频边吃饭养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二是“电子榨菜”以“电子”二字开头,作为媒介,其传播的内容必然会产生影响,而一些“电子榨菜”只能作为即时性的快乐,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经不起推敲。
诚然,面对“电子榨菜”我们需要时刻警惕“娱乐至死”的倾向,但选择本身并没有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同时也是一名饮食社会学者的青年学者王程韡认为,“无论如何,‘电子榨菜’不仅仅是一个孤独感的问题,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入侵。我看到的是更多积极的东西,‘电子榨菜’这个词本身,也带有特别强的自嘲,显示出一种乐观。”
“电子榨菜”一词体现着年轻人对自己孤独的调侃,与“发疯文学”相似,年轻人用这种方式释放压力、宣泄情绪。在食用“电子榨菜”的过程里,他们咀嚼压力、消化孤独,一口咽下生活中的烦恼。在完成这一系列的“洗礼”之后,回到精神焕发的状态,积极面对生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