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法:一种迟来的“补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9
  《民国书法五大派,派派惹人爱》《民国20人20作,20泰斗20风骨》《民国十大才女书法》《书画收藏潜力大,民国书法最值钱?》在微信中搜索民国书法一词,可以看到若干相关微信,或从作品、派别方面褒扬,或从人格、收藏各项热捧,莫不以赞叹追慕民国书法、书家为尚。
  不独微信圈,近些年,一些博物馆、美术馆、拍卖行相继举办近现代书家、名人书法展或拍卖专场,虽鲜挂民国之名,但所展所拍作品多为民国中人所书,如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近现代名人书札展近三百年江右先贤书画展字响调圆龙榆生藏现当代文化名人手札展名士风流侠士剑章士钊致潘伯鹰及友朋诗稿、书札猗欤新命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名人墨迹文献专场等。民国书法到底魅力何在,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确定、价值如何评估,对当下书法界又有何启发?  
  民国热下的书法出版物
  中华民国(19121949)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说民国书法,不能不先说近10年兴起的民国热,从之前的高烧不退到如今的略有降温,可以看出公众希图从探求真相和怀旧情绪中获取知识补给和心灵慰藉的路径。此一热潮波及书法界,使之也获得了一次重新回视过往的机会,并产生出若干纷杂的研究文本和出版成果,在书法界鲜有热点的当下,民国书法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价值和原先未被开掘的能量正在一步步被认知和释放,而这一切对于书法界来说像是一种迟来的补给。
  说是迟来,是因为书法界对民国书法的回视起步并不算早,这从相关研究文本和书籍的出版年份便可知晓。
  
孙洵著《民国书法史》初版
  初版于1998年、由孙洵所著的《民国书法史》,是目前所见将民国书法作为完整研究对象的一本影响力较大的专著。此外,相关出版物还有不少,譬如四川美术出版社编的《民国时期书法》(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上海市档案馆编的《民国名人手迹》(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版),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编的《辛亥百年百位名人墨迹》(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郑一增编的《民国书论精选》(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版),朱万章主编的《民国政要书法集》(文物出版社2011年版),王贵忱、王大文编的《可居室藏清代民国名人信札》(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版),中华书局编辑部编的《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中华书局2012年版),陈彬龢、查猛济编著的《民国文存5:中国书史》(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遗产文化研究院编、赫俊红主编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清末民国书画印本书目》(中华书局2012年版),沈传凤、舒华编撰的《民国书法篆刻人物辞典》(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版),管继平编著的《李叔同致刘质平书信集》(东方出版中心2012年版),龚方纬著、宗瑞冰整理的《清民两代金石书画史》(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沈广杰著的《民国辽沈金石书画史:19111949》(沈阳出版社2014年版)等,于中可见,以时值辛亥革命百年的2011年分界,相关出版物数量近年呈增长态势。
  在此类出版物中,陈振濂主编的三卷本《民国书法》(河南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较为引人注目。很多人以为,这是新编的一套书,但事实并非如此。上世纪80年代河南美术出版社就出版过《民国书法》,只不过那一版的《民国书法》,无论是印刷水准,还是在图片质量以及所选书家规模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当下人们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所以才有了重新编辑、出版《民国书法》的念头,可以说,这套丛书是原《民国书法》的升级版。对于这套书的出版,此书责任编辑、河南美术出版社书画编辑室主任白立献如是说。
  此书体量之大,印制之精,在同类出版物中堪称佼佼者。对于此套书的组稿、编辑和出版,白立献介绍道:本套丛书的组稿,历时两年有余,我们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的诸多博物馆以及各大收藏机构,共征集拍摄了民国时期的书法作品图片4000余张,涉及书家900多位,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些作品和书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鉴别和取舍,根据其书法艺术成就、社会知名度以及征集作品的多寡几方面权衡,并邀请有关专家多次召开论证会和鉴定会,才最终确定了入选的书法作品和书家,确定了编辑体例、设计方案和出版规模,形成了今天我们呈献给读者的图书形式。对确应入选而又未征集到作品的书家,我们也选用了一些已经出版过的图片资料。
  
高邕《行书六言联》
  对于书家遴选所采用的标准,白立献表示,最终共遴选书家578位,包括前清遗老、军政要员、名人学者、书画名家等,其中也不乏书法水平较高但名气不大的地方名家,选择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准为标杆,做到不厚此薄彼,同时也兼顾一定的地域性,共精选书法作品近千件,既有书家的代表作,同时也挑选了一些读者不常见的作品,力求多角度展示书家的艺术成就。
  从此书的编排体例上可以看到,在每一位书家的作品前都撰写有个人小传,小传虽简但考证起来也不容易。个别书家生卒年有争议的,我们以《辞海》或者载有书家传记的地方史志为参考。白立献说,出于排版的考虑,我们按征集作品的多寡,把入选书家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都以作者生年排序,对那些确系民国书家而生卒年不详的则单独放在第三部分,这样便于读者对民国书法的脉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孙洵 著《民国书法篆刻史》
  和此书偏重整理民国书法作品不同的是,孙洵所著的《民国书法篆刻史》则是一部完整研究民国时期书法篆刻艺术的专著。全书分民国书法史和民国篆刻史上下两编,从民国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背景、概况、风格、代表人物、主要流派、社团、图书以及艺术成就和地位诸方面展开论述,书中还附有书法篆刻作品、人物肖像与相关文献等,作者在注重书法篆刻本体之外,还对社会风气、民俗等其他方面亦有关注。此书是在《民国书法史》的基础上增删修订而成,对比旧版,修删补正1245处,更换原图版五分之四,读来有焕然一新之感。
  
黄炎培《行书七言联》
  出版《民国书法史》之前,孙洵曾在1994年出版《民国篆刻艺术》一书,此书1996年再版以后,他脑海中反复酝酿的《民国书法史》渐生轮廓,从史料筛选到文字表述的拿捏,从体例确定到注释的推敲,一段一节,逐步在推进。他说,要想得到有关民国这部断代史的可信资料,某些方面甚至比唐宋元明清史料还要难。况且要尽量恢复历史原貌,不可左,也不能右。正面资料不足,遂将旁证或口述(就算是稗官野史)容纳在更为丰富的注释之中,俾后人进一步挖掘、考证,也不影响全书的完整、规范性。
  从目前所见,虽已有不少相关出版物,但相对于整个书法史的研究来说,民国书法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之所以感觉民国书法研究比较冷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从事书法史研究的人对于民国一直以来有所轻忽。北京大学研究员祝帅说,举例来说,在中国流传甚久的一部七卷本《中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版)并没有民国卷。刘正成主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也不包含民国的内容。所以,很多人的知识体系中缺乏民国这一段。而研究民国书法的书法史家,比如老一辈的孙洵等人,又极少涉猎古代书法史研究,这使得书法史研究领域的主流并非民国书法。
  民国文献的整理成果非常丰富、突出,如《民国丛书》《民国文集丛刊》等,书法文献正在逐渐被发掘和整理。书法史研究方面,也有着从点到面的梳理。随着书法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国书法会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后李阳洪认为,书法史中的民国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社会、文化的现代转换给书法发展带来了独特的面貌,从成果的角度来看,关于近现代书法研究的著作、论文中,都有着关于民国书法的新成果。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电子文献的整理和公开,也为民国书法文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