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容易下地难,为什么说预测地震是世界性难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1

无法测试,难以实验,难以模拟。科技起飞,时代变迁,古人的“梦想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实现,君不见“嫦娥四号”升空指日可待,将在离地球38.4万公里的月球上找到;君不见“中国之眼”位于贵州南部,深邃的眼睛指向广阔的深邃空间。然而上天容易,入地难。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到今天,仍然很难准确预测地震。这是怎么回事?

预测地震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世界性问题。根据中国地震科学网讲述,这主要是因为:1.研究对象是特殊的。地震预报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地下深处的一个复杂的地质物理过程,它是无形的。2.现有的观察方法是间接的。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20到30千米的深处,所以人类很难直接观测到,所以只能依靠地面观测数据对地球内部状况进行反演和推测。3.很难进行实验和模拟。地震是地球上的大规模地下岩体破裂,其孕育过程跨越数年、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很难用经典物理来描述它们的本质,也很难在实验室或野外模拟它们。4.研究结果很难检验。在同一个地区,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一场强烈地震可能只发生一次。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地震的发震过程和机制差异很大,很难把握住检验研究成果的机会。

为什么地震后不同国家发布的震级会不同?地震发生后,所有国家都会发布与地震相关的信息,其中震级最明显,因为它代表了地震的规模。有些人发现,有时对于同一场地震,我们国家测得的震级可能与其他国家测得的不同。这是什么?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发布的震级略有不同,主要是由于确定震级的方法不同。目前,中国基本上用面波震级来确定,震级统一用米表示;然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震机构,如美国和欧洲,通常使用矩震级来测量,“所以我们的国家和其他国家不使用相同的标尺,这种差异是完全正常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谁更准确。”潘怀文还表示,“中国地震监测和快速报告能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地震监测方面,中国国内地区总体监测能力的下限为3.0,在人口稠密地区甚至低于2.0。在地震快速报告方面,中国可以在地震后1分钟至2分钟内给出自动快速报告结果,10分钟内给出官方快速报告结果。”事实上,科学家们在地震预测方面已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例如,他们通过观察自然发现了许多“自然预警装置”。此外,随着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震预测技术正在走出实验室,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地震信息的收集和传输过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