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又将谁想起,谁写相思桐叶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简社》对句4.11

出句人:张震

要求平水韵,对仗工整。

出句一:从此家乡萦梦里;

对句一:只因志向挂心间。

只因表意稍欠,用任凭吧

出句二:花落又将谁想起;

对句二:水流还把泪沾襟。

(应是泪襟沾)

出句三:天涯常驻诗心上;

对句三:海角偶留画卷中。

出句四:谁写相思桐叶上;

对句四:独生怅惘竹篱边。

出句五:云中鸿雁为谁泣;

对句五:夜里锦书传梦来。

(很棒)

出句六:月中仙子杯中醉;

对句六:船上旅人画里游。

(画里改为江上)

出句人:张震

要求平水韵,对仗工整。

出句一:从此家乡萦梦里;

对句一:任教客路伴愁中。

出句二:花落又将谁想起;

对句二:香销一把梦遗失

(一把不对,是已把吧)

出句三:天涯常驻诗心上;

对句三:沧桑没留世事中

(桑出律)

出句四:谁写相思桐叶上;

对句四:难消别绪雁声中

(难字不对仗)

出句五:云中鸿雁为谁泣;

对句五:楼上佳人空自悲

出句六:月中仙子杯中醉;

对句六:园中桂花风里香

(中字不对,改为庭下)

对句六:花下美人镜里娇

出句一:从此家乡萦梦里;

对句一:但将(自今)牵挂绕心中

出句二:花落又将谁想起;

对句二:鸟啼既把汝思重

(鸟啼不好,用雁鸣)

出句三:天涯常驻诗心上;

对句三:思念未离幽梦中

出句四:谁写相思桐叶上;

对句四:我听离绪雨声中

出句五:云中鸿雁为谁泣;

对句五:月下孤影共我愁

出句六:月中仙子杯中醉;

对句六    梦里相思泪里凝。

其它都不错[玫瑰]

出句人:张震

要求平水韵,对仗工整。

出句一:从此家乡萦梦里

对句一:他年行客醉天涯

出句二:花落又将谁想起

对句二:燕归犹见子吟安

出句三:天涯常驻诗心上

对句三:乡陌每萦客梦中

出句四:谁写相思桐叶上

对句四:来游独醉碧波间

出句五:云中鸿雁为谁泣

对句五:雨后梧桐徒自怜

出句六:月中仙子杯中醉

对句六:云外桃源画里眠

@君诺 老师,望指教[抱拳][抱拳][玫瑰][玫瑰]

@静一 都很棒![玫瑰][玫瑰][强][强],过关了!

静一友友每次对得很有意境,都很棒!恭喜!

为帮助大家学好写好绝句,将推出绝句小知识,望认真学习之。

注释:《简社》诗词班课,什么是绝句

主要是了解绝句的由来,概念和分类。内容多为剪集整理。

一,“绝句”称谓的由来

对于“绝句”称谓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首尾、前二、后二、中二)。

第二种:绝句这种诗体最早产生于六朝时期。六朝时期的鲍照、谢眺等人常作联句,就是一位诗人先作四句,其他诗人也作四句,蝉联成篇。如果一人作了,下面没有人续作或是无人能按照前面的四句的意境来续接下去时,前面已成的四句就叫绝句了。

从这个发展来看,“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

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而此时律诗要到唐朝才出现,可见绝句最初并非指截取律诗的两联。

所以,第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关于绝句是截取律诗之半的说法,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曾经指出过:“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二体本在律诗之前,律诗从此出,遂令充畅尔。有云,绝句或截取律诗一半,或截前四句,或截后四句,或截首尾各两句,或截中两联。审尔,断头刖足,为刑人而已。不知谁作此说,戕人生理!”而《声调谱》作者赵执信也指出过:“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元非近体后人误以绝句为截律诗,故致多此一问。”由此可见,截句的说法,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臆断,不足为信。

二,绝句概念及分类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

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押韵。我们讲的绝句,就是律绝。

按照每句的字数分,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在诗歌发展史上,五言诗的成熟早于七言,因此五言绝句的出现也早于七言绝句。从语言风格来说,五言绝句的语言比七言绝句更加古朴、典雅、凝炼。

比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众鸟髙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如果删去或改动其中任何一个字,都会有损于全诗的孤幽独处,十分闲适的意境。

七言绝句,从形式来说是每一句多两个字。正是由于增加这两个字,使绝句的表现力大大增强,诗的气象也显得更加委婉曲折、摇曳多姿。

比如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世一些诗论家曾说这首诗本来可以写成五言:“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这样虽然也基本表达了原诗的意境,但是缺少了诗人拦住牧童问路和牧童指路这个极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因而情趣大减,显得差一味了。

唐代,随着律诗的成熟,绝句也随之律化,又有律绝、古绝之分。比如,讲究平仄,末尾押平声韵的为律绝,其它归古绝。这两者之间,难说谁优谁劣,都有佳作,都可以造成至美至深的意境。不过,因为律绝,讲究声律,读起来抑扬顿挫,声调和谐,意境之外更有声韵之美。这大概就是律绝更为流传的原因。

古绝不讲究平仄,粘对,押韵可平可仄。

我们现在学习的律绝是近体绝句,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粘对,并限押平声韵。绝句的对仗没有律诗严格。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