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的中文繁体字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7

共16部,80章,目前出版前8部,40章。
第一部:《潜龙勿用》
第二部:《履霜坚冰》
第三部:《见龙在田》
第四部:《密云不雨》
第五部:《飞龙在天》
第六部:《水流不盈》
第七部:《龙战于野》
第八部:《风雷相薄》 ————————————————————
作者自语
独立寒川上,春秋任剪裁。万千凡尘事,随心作安排。
——————————————————
相关推荐
写战国难度很高,有历史小说这个品种以来,鲜有作者对其挑战。南阳同乡寒川子初写历史小说,开笔就是《战国纵横》,勇气可嘉。读此小说,纵横捭阖的战国时代呼之欲出,令人称奇!文坛出个寒川子,可喜可贺。
——二月河
假若能够选择,我愿意生活在战国。阡陌交通,大气环动,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圣贤并世,英雄辈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战国属于士子,是真正的士子时代!寒川子在其长篇历史小说《战国纵横》里,为我们复原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气质。
——柳建伟
读完此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寒川子写的不是古代中国人,而是当今世人。寒川子似是无意探究人类史上“王霸治乱”循环往复的悲剧根源,而在着意彰显古今天下的普世价值——和解共生。在这里,他赋予由草根人物苏秦倡导并笃行的择交合纵方略以新的内涵,我认为这就是“停止攻伐,善待他者,真诚和解,普世共生”。
——钱宏
图书章节选读 
代序:
独占鳌头,漫说男儿得意秋。
金印悬如斗,声势何长久,
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
梦觉黄梁,一醒皆乌有,
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
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
求者多生受,得者平添忧,
淡饭胜珍馐,纳衣如绣。
天地我庐,大厦何须构,
因此把金银财宝一笔勾。
***
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
百艺业中走,斗酒诗千首,
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
生死跟前,半时难相救,
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应酬。
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
眼底逞风流,苦在身后。
可惜光阴,蓦然空回首,
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相关书评
登高者怅看天下风起云涌
傅益萍
小说通过鬼谷四子庞涓、孙膑、苏秦、张仪等主要人物和各列国权臣谋士等次要人物的穿针引线,将重大历史事件一一编织起来,使历史人物的命运与列国情势之变紧密联结,构成一幅浑成大气的历史画卷。
在如今这个历史小说泛滥的年代,要写出一部不落窠臼、别出心裁的历史小说实属不易,《战国纵横贰部:飞龙在天》作者寒川子所要驾驭的是一幅纷繁复杂、波澜壮阔的战国历史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说,寒川子勇气可嘉。此前,他的《战国纵横壹部:四子归山》已向历史小说高难度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这句俗语的真谛同样适用在历史小说的创造上。如果没有足够的距离和高度,人类难以领略历史的全景,写历史小说的大家只有思接千载,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俯瞰历史,才能大开眼界,纵横古今,才能用现代的眼光从容论史,让天下风云尽收眼底,才能不受史实的束缚,在自由想象的国度里,尽情地恣意汪洋、运筹帷幄。
我以为寒川子在第2部《飞龙在天》中所做的此种尝试和探索是成功的。正是因为他站在高处驾驭语言,审视历史,才让此书从众多历史小说中脱颖而出。
写说历史小说毕竟不同于对历史的简单记录,它需要历史性与文学性的融合。谈历史性,并不是要将创作绑缚在史实、传说、典故的笼子里;说文学性,也不仅仅意味着某种迎合或者颠覆。事实上,越是久远复杂的历史,空白处也越多,这给历史小说创作带来困难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由驰骋的空间,使作家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另一个天地里自圆其说,模糊的历史由此变得面目清晰起来,原本理性的历史世界也由此变得感性。
尽管寒川子笔下一些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在史书中早已有所揭示,但这丝毫影响不了我们阅读的兴致。在他时而“大江东去”般的铺叙,时而“小桥流水”似的描绘中,那些熟悉的史实与人物命运依然是那样牵动人心,而那些不熟悉的或经加工的事件与人物同样引人入胜。小说通过鬼谷四子庞涓、孙膑、苏秦、张仪等主要人物和各列国权臣谋士等次要人物的穿针引线,将徐州相王、田忌蒙羞、庞涓争宠、张仪醉娶妻、琅琊巧论剑、孙膑蒙难装疯、琴师绝弹、苏秦二度回家、稷下争鸣、计盗孙膑、六国纵横等重大事件和其他次要事件一一编织起来,使历史人物的命运与列国情势之变紧密联结,构成一幅浑成大气的历史画卷。
如果一位作家将目光聚焦到乱世,那么写专制与奴性,写争斗与厮杀,写名利与情仇,写成败与阴谋,写得意与失意,无可避免。然而,寒川子似乎无意表现这些弱肉强食、勾心斗角下的尔虞我诈,你死我活。因此,读者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首先看到的往往不是人世残酷,不是波诡云谲、变幻莫测,却是仁者之大爱,智者之大略,勇者之大谋。而这些精神的领略就凝注在此书对立本强国之道、行军布阵之法与功法杀戮之术的揭示之中。
在寒川子笔下,真正的英雄不会涂炭生灵,他们无论遭遇多少艰难坎坷,经受多少名利诱惑,始终都会心怀天下,系念苍生,克制私欲,怀着为天下人谋福之心,为着大仁大爱大善大同,奋斗于乱世,游刃于阴谋权变之中,寻求共生共济和公平公正。书中主要人物鬼谷四贤在鬼谷子的点化下各得绝学,陆续下山入世,开始各自的人生际遇。以阴谋家称世的庞涓,他的不择手段也是为情势所迫,对陷害孙膑一事他也露悔意,而孙膑的仁义气度、济世之心、经纶大略则令人叹服——庞、孙二人毕竟还是境界相异。苏秦以出色的谋略和口才主张合众弱,张仪则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大国君主倡导吞众弱。他们虽然用的是不同的济世手段,但却有着共同的终极追求,那就是“共生”。他们彼此相知相争,相辅相成,在诸侯纷争的舞台上行兵布阵,运筹权术。他们不管是谁,能站在高处用心观天下的,才能顺势顺道,使万流归川,天下一统。
“千古文人侠客梦”,寒川子可谓尽情地梦了一场。从文字中我们无法窥探他作为文弱书生的气质,相反地,他更像是一位快意恩仇的侠客,携着历史人物登上峰顶,在时代的风起云涌中,观其变,顺其流,尽展豪情。那些生动故事的铺叙、鲜活人物的塑造,不仅仅旨在激活历史,更在于感悟历史时代的精神,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奥秘,从而把握现实,展望未来。
——山东《大众日报》2008-8-29
——————————————————————————
寒川子VS二月河
霜刃无锋

我读小说喜欢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嘛。寒川子与二月河的历史小说我都非常喜欢,喜欢之余,就不自觉地常常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他们都来自河南南阳。这个地方大约专出优秀的历史小说家,前有姚雪垠,后有二月河,如今又出了一个寒川子。
姚雪垠的小说是革命时期的产物,有着那个年代的烙印,姑且不谈。二月河的小说之所以一经面世就洛阳纸贵,并不只因为二月河的文笔好,故事佳,而是因为他颠覆了以往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标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让大家看到一个逼真的、立体的帝王形象。寒川子呢,这一点也颇相似。他截取战国这个诸侯割据的纷乱时代,用自己独特的视角重新演绎了一段历史传奇,阐述了以往写这段历史的小说家所不曾有过的观点。有自己独到的历史观,这是寒川子和二月河的共同之处。但我要说的却不是他们的共同点,而是他们迥然不同的地方。
他们字里行间所折射的生存理念不同。二月河的历史小说毫不隐讳地描写宫廷争斗:父子猜忌,兄弟反目,群臣结党,奸雄杀戮……我读了《雍正王朝》之后,赞叹作者的功力雄厚之余,感到的是一种悲哀:人世太残酷,除了争斗、厮杀、仇恨,还有什么呢?虽然二月河为雍正翻案,把他描写成一个为康乾盛世起着承先启后作用的伟大人物,但我读后还是不寒而栗。比较之下,读寒川子的《战国纵横》就很激奋。故事本身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环套一环,让你欲罢不能,但更让你愉悦的是处处领略一种大仁爱、大智慧、大胸襟、大手笔。寒川子笔下的杰出人物不图一己之私、不为一国之利,只要能为天下息争解纷,他们就会奋不顾身地去做。这里没有卖国与爱国,无所谓忠君与背主,因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人希望的是安宁、是和平、是共存。所以寒川子的笔下处处透着一种大爱与共生的生存理念。
他们的写作视角也截然不同。二月河的小说,能够融入到历史生活的细微处。细微到宫廷器皿、官场礼仪、服饰纹理、飞檐楼角……可以说是真正的“无微不至”。说它是清宫生活小说怕也不为过。读他的小说,有着强烈的现场感,仿佛就置身其中。你会始终被那种弥漫着的历史氛围缠绕着,沉浸其中,不能摆脱。因而你会不自觉地被作者的历史观所左右,这就是“陷入其中者迷”了。这一点,我非常佩服二月河的神笔。而寒川子与之正相反,他始终超脱于世外,却又不置身于世外。而是站在高处,俯视历史。读他的《战国纵横》,你仿佛就是站在云端里,天下情形尽收眼底。他笔下的鬼谷子、随巢子、寒泉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高人也无不是站在峰顶之上,冷静地观察列国纷争,然后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平衡天下局势,推动历史进程。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如小说中人物一般,谁能站到最高处,谁最终就是历史的掌控者。纷乱的战国终为秦国一统天下,就因为秦国几任国君从高处着眼。至二世而秦灭,皆因得天下后即自以为是,以为万世无忧,不再站在高处看天下了,这大约也给我们后人很深的启迪吧。
二月河写的是帝王,寒川子写的是士子。二月河写奴才如何为主子谋划江山,主子如何驾驭奴才。寒川子写的是天下如何容纳士子,士子如何参悟天下。我喜欢二月河历史小说的笔法和独特的观点,但近年来,满眼的“辫”影,满耳的“喳”声,已经觉得不耐其烦。猛然间读到南阳作家寒川子满纸的奇谋,通篇的哲辩,顿觉耳目一新,不胜愉悦——原来华夏五千年历史中竟有这么多的智慧人物啊!
——————————————————————————————————
《战国纵横》VS《三国演义》
孙群

《三国演义》自诞生以来,不仅为世人所爱,更为兵家至宝。古往今来许多军事家无不以《三国演义》为用兵宝典。较之《孙子兵法》深邃高明的抽象理论,《三国演义》有的是更加丰富、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军事案例。红色电视剧《长征》里就有这样一个细节:凯丰讥笑毛泽东用兵就凭两本书,一本《孙子兵法》,一本《三国演义》。话虽武断,却至少说明《三国演义》在军事家眼里的份量。现在,一本专门描写古代外交家纵横列国的长篇历史小说《战国纵横》横空出世,在当今隐士寒川子的精彩演绎下,一个个奇妙绝伦的外交技巧在读者眼前纷纷展现,吸引你非得一口气读下去。
当我们翻开战国那一页,错综复杂的列国情势,各怀图谋的诸侯心机,相互制衡的斗智游戏,可谓好戏连台,看得人眼花缭乱。孟津之会,秦孝公陷于两难,公孙鞅化危机于无形;逢泽称王,魏惠王骑虎难下,惠施妙手指点迷津;逼聘周室,秦魏意在争雄;故作昏庸,卫国夹缝求生……一个个外交高手纷纷出山,欲为本国求生存、谋发展。刻画这些高手都为了衬托两个顶尖人物的出现而反复铺垫,就如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未出茅庐,程昱、徐庶之流先声夺人一样,待到真正的主角出现,这些人便真的如“萤火之光”淹没在“日月之辉”中。所以《战国纵横》里,当读者为公孙鞅、惠施、公孙衍等高手过人的外交手段赞叹不已时,苏秦、张仪二人的出现才石破天惊,让读者领略到真正高妙的外交谋略。张仪以三寸不烂之舌周旋于刀箭斧钺丛中,谈笑间将大国君臣玩弄于股掌之上,又以连横之谋破解合纵之计,充分展示了一个大外交家的杰出才华,而所有这一切却全落入另一个更加高明的外交家苏秦精心构筑的政治布局里。那是一个谋求天下和解共生的大局,是怀有悲悯情怀的天才外交家的智慧结晶。苏秦以一己之身,佩带六国相印,纵观人类外交史,可谓是绝无仅有。小说对这些外交大师远大的目光、雄辩的口才、高超的技巧做了详尽的刻画。军事家读《三国演义》可以知兵伐战,外交家读《战国纵横》可以知交伐谋。即使普通读者,也能从中借鉴到许多人际交往的宝贵经验。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也是有缺憾的。围绕赤壁之战,各路人马的呈谋斗智,热闹至极,一至刘备入川,整部戏精彩程度就每况愈下了。可以说,《三国演义》虎头蛇尾,只能算是半部经典。而《战国纵横》则如同火炉上的一壶水,越烧越热,越烧越开,越烧越滚,越看越精彩,是真正的虎头豹尾之作。
当然,《战国纵横》能否沉淀为一部经典,还有待时间检验。至少,《战国纵横》在寒川子有生之年还可以精益求精,而《三国演义》却只能永远存憾――或许哪一天有人能弥补这个缺憾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