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妻子继,兄死娶嫂,匈奴为何会认同此等风俗,其是否属于恶俗?

如题所述

五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地域不同,其发展的历程亦有所不同,所形成的一些风俗习惯亦有所不同。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不同的风俗习惯,而存在的事情又是合理的,那么,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在历史上,匈奴人是如何演化出“父妻子继,兄死娶嫂”的婚姻制度的,在我们看来其是否属于恶俗?

先来讲一件“夫妻自己”,顾名思义,也就是说当父亲去世之后,父亲的这些妻子们也成了父亲的遗产,儿子们可以娶除了生母之外的其他名义上的后母。匈奴人也是人,涉及到原则的红线,相信他们也不会去触碰。

但就这样,我认为依旧非常混乱,他们的关系该如何相处?例如:弟弟娶了自己同父异母哥哥的生母,哥俩的关系便有点混乱了。这倒霉孩子该怎么互相称呼?夏洛里面的剧情便在历史上上演,“俩人各论各的,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哥,你找什么,爸帮你找”。

至于“兄死娶嫂”,这在民国年间,一些偏远地区就很常见,哥哥去世了,嫂子带着大侄子生活比较困难。嫂子嫁给小叔子,还是一家人,解决了蛮多的问题,细细想来,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下面咱们言归正传,细细聊一下匈奴人的这种婚姻习俗。匈奴人这种婚姻习俗,被称之为“收继婚姻”,这的的确确是存在的。众所周知的王昭君,出塞和亲之后,便遭遇了匈奴人这种婚姻制度,作为大汉王朝的“公主”,这一打破她认知的风俗习惯曾让她异常痛苦。既然当时匈奴人已经有意识地向中原人学习文明,但其为何不主动学习先进的婚姻,而选择继续采用如此惹人争议的“恶俗”呢?


匈奴物质文明极度匮乏的必然产物

当匈奴属于典型的游牧文明,而中原大地属于农耕文明,两种不同的文明下边演化出不同的婚姻制度。匈奴人地处北部草原,以放牧牛羊为生,一大片的土地才会养育一家人的吃喝,物质极度匮乏,除了肉食之外,其余的生活物资不是靠着抢夺便是靠着边境贸易。但中原的农耕文明却不是这样,肥沃的土地,滋养了一家人的吃喝。

不管是游牧还是农耕,人在当时都是第一生产力,放牛放羊也好,收割耕种也罢,因此作为一个大家族来说,人丁兴旺便是一个不落与家族长盛不衰的动力源泉。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当家族长去世之后,剩下的所有子女与女人都应该分配一定额度的遗产,然后分裂为数个小家庭,这叫开枝散叶,并且这种继承制度深受中原人的喜爱。可匈奴人为何不接受这样一个看似公平合理还不容易出乱子的方式呢?匈奴:我们也想,可实力不允许。

匈奴的物资极度匮乏,导致其家族成员必须采取“报团取暖”的方式来生活。如果由于前任家族长去世,兄弟们分别遗产独自过活,他们是没有办法在当时的草原生存下去的。当时的漠北草原的生存环境,要比想象中恶劣的多。因此当父兄去世之后,下一任继承者为了维持族群的稳定,只得打包前任留下的女人们,继续抚养年幼的弟弟,保证现有的族群继续发展下去。

收继婚姻制度其实并不能说明部落的文明程度,都是人,伦理道德匈奴人自然也懂得,但当生存都保证不了的情况下,一切都是空谈。其实中原地区也在春秋时期包括之前也存在,晚辈收继长辈叫“”,长辈收继晚辈叫“”。这其实就是物质极度匮乏时代,走不出去的一个怪圈,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匈奴联盟结构的独特性,血统纯正要求下的必然产物

强大的血缘关系是维持一个家族稳定性强有力的关系,他们彼此帮助,甘之如饴,在当时匈奴人的思想中,奉献与格局是不存在的。一个纯正的血缘关系是维持部落长盛不衰的强大动力。当时的匈奴人部落间会通婚,一般不会出现女人带着孩子改嫁别的部落的情况。

在这种收继婚姻制度下,匈奴部落血统必然是纯正的,而中原地区的过继制度,与改嫁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母子的生活更舒服一些,也避免了一些内部伦理的关系,但也造成了女子带子改嫁给男方带来的一些不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下,伦理道德大于所谓的“血统”而且分遗产独立生活并不会对子女的生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这种收继婚姻以违背伦理道德为由,便被慢慢摒弃。



匈奴生产力落后,对于人口的强烈需求导致

爱情”这个词语,我相信出现的时间绝对小于婚姻出现的时间。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包括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婚姻的第一目的便是繁衍。对于游牧文明的匈奴来说,他们放牧与繁衍都需要人,所有的女人嫁入部落,除了要承担生育后代的责任,还是一个生产力。

即便是家族长去世,让这些女子带着孩子改嫁,对于继任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损失。部落的发展壮大少不了女人,她们才是部落继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因为女人的重要性,把即便是丧偶的女子留在部落里,便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而物质的极度匮乏,生存条件的极度恶劣,便是这种“收继婚姻”持续存在的根源。站在文明的角度来看,这属于一种恶俗,但如果放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又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有效解决办法。

后记

存在即合理,这句话依旧解释的过去,在一些特殊的时代,一些特殊的背景,盛行的某种方式,既然被人所接受,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因此我们在看待古人的一些所谓的“恶俗”,更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才是学习历史的真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