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很难吗,有英国的文官考试难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17
在浏览国外论坛时,我注意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一位外国网民提问道: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究竟有多难?众所周知,英国在19世纪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建立了自己的文官体系,通过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那么,中英两国的考试难度,究竟谁更胜一筹?
英国的近代文官制度始于19世纪30年代,到1870年正式确立。那时,中国正处于清朝的同治年间。让我们从多个角度对比一下当时英国的文官考试和中国科举考试。
**第一:参与人数与录取率**
在1870年之前,英国的文官制度并不完善。由于当时英国急需具备专业技能的官僚,因此他们对外开放考试,并甚至发布商业广告,以确保人们参与。这意味着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都参加了考试,录取率相对较高。然而,在“培训期”中,许多不达标的人被筛选掉了。
相比之下,中国的科举考试难度堪称巨大。最低级别的秀才录取率在3%-10%之间,考试难度不亚于现代考入985或211高校的挑战。但即便成为秀才,也不能直接被任命为官员,秀才只享有一些特权。要成为官员,必须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等多重选拔,录取率极低。例如,在清朝四亿人口中,只有230万秀才、23万举人,而进士(相当于高级官员)的录取率更是低至2.3万分之一。
**第二:考试难度**
英国的文官考试侧重于“知识的实用性”,并且在入职前有半年到两年的培训期。因此,考试题目相对简单。一等文官的考试以剑桥或牛津大学的教材为依据,二等文官则只需理解英国中学教材即可。换句话说,高中毕业生即可参加国家考试。
相比之下,清朝的科举考试要求考生在短短三天内,蜷缩在小房间内,遵循严格的格式和韵律,撰写文章。这种八股文的格式要求考生对四书五经有深刻的理解,被外国人誉为世界上最难的考试。
**第三:就业方向**
当时的英国文官并不与内阁共进退,也不能参与政党选举活动。这意味着英国的文官制度选拔的是具备“施政技能”的官僚,而非政客。
而中国的科举考试选拔的则是既具备施政技能又拥有政治智慧的全才。因此,英国的官僚相当于中国的“师爷”,县政府更换,但师爷地位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清朝末期,中国派出留学生海外学习,他们在短时间内学会了英语甚至多种语言,但回国后大多从事技术性工作,并未担任高层职位。
清政府的这种安排显然是认为西方教育培养的学生技术性强,适合担任官僚,但不适合作为缺乏四书五经知识背景的“政客”。
西方的文官制度提拔的是“施政技能”的官僚而非政客,而政客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因此,在西方国家,我们会看到一些原本并非政治背景出身的人成为领导人,如前健美运动员州长和商业大亨总统。他们或许缺乏执政技能,但背后有专业的官僚团队支持。
正如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张维为教授所言:“西方的民主政体,总是选出三流的领导人。”我敢补充一句:尽管这些领导人背后有精英官僚团队的协助。详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