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神道碑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8

1. 韩维 神道碑 文言文翻译

韩维的《神道碑》全文翻译是:

先生姓曾,名巩,字子固。祖先是鲁国人,后世子孙迁到豫章,就在江南安家。从他的四世祖曾延铎开始,才成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的曾祖叫曾仁旺,被追赠为尚书水部员外郎;他的祖父叫曾致尧,曾任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被追赠为右谏议大夫。他的父亲名曾易占,官任太常博士,被追赠为右银青光禄大夫。他自己的履历与所行之事,在国史和墓志铭文中都有记载。

韩维的《神道碑》具体原文如下:

公姓曾氏,讳巩,字子固。其先鲁人,后世迁豫章,因家江南。其四世祖延铎,始为建昌军南丰人。曾祖讳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祖讳致尧,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右谏议大夫;考讳易占,太常博士,赠右银青光禄大夫,其履阅行实,则有国史若墓铭在。

作者韩维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

2. 富郑公神道碑译文

富公名讳弼,字彦国,幼时刻苦学习,有宏大的气度。范仲淹见到后很赏识他,说:“这是可以辅佐君王的人才。”富公怀揣自己的文章给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儿嫁给他。天圣八年,富公凭茂才科目优等的成绩考取进士。

适逢郭后被废黜,范仲淹为此事争辩,被贬担任睦州知州。富公进言:“朝廷做一件事结果犯下两种过错,即使不能使皇后恢复身份,也应让范仲淹官复原职,用来招纳忠心的进言。”

赵元昊反叛,富公上书陈述八件事,并且进言:“元昊派遣使者要求割占土地,索取钱财布帛,但言辞很傲慢,这必定是元昊的亲信谋臣自己请求担任使者前来的。应当出其不意,斩杀使者示众。”舆论认为富公有宰相气度。富公被提拔掌管谏院。

元昊侵犯鄜延,宦官黄德和领兵先逃跑,刘平战死。但黄德和上奏诬陷刘平投降敌人,朝廷下令派士兵包围看守刘平的家。富公说:“刘平领兵前去增援,因为奸臣不援救,所以战败,最后大骂敌人绝食而死,应该抚恤他的家人。黄德和是宦官,依仗势力诬陷他人,希望用这种办法来免除自己的罪过,应该彻查他的案件。”枢密院上奏,认为正当朝廷用兵之时,不能追查这个案件。富公说:“大臣亲近下属欺骗君主,案件一定要彻底追查。”黄德和最终被处以腰斩。 富公改任知制诰,负责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当时有凭伪造的簿录成为僧人的事,事情败露,原来是(中书省)办事的官吏所为。开封府审查其余的人却不追究堂吏。富公禀告执政,请求将犯案的官吏交付监狱。执政指着自己的座位说:“你即将担任这个职务,不要再追求眼前的名声了。”富公神情严肃,不接受他的建议,说:“一定要抓到犯案的官吏才罢休。”

执政更加不高兴,故意推荐富公出使契丹,想寻找事由使他得罪。欧阳修上书挽留富公,没有得到答复。富公刚接受使命,听到自己一个女儿去世的消息,第二次接受使命,听到儿子出生的消息,都不管不顾就出发了。收到家信,不打开就烧掉,说:“只是扰乱我的心意罢了。”

庆历三年,晏殊担任宰相,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杜衍担任枢密使,韩琦和富公辅佐他,欧阳修担任谏官,都是天下敬仰的人物。鲁人石介写了《庆历圣德诗》,逐一歌颂群臣,说:“范仲淹和富弼,一个可比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夔,一个可比舜时掌管教育的大臣契。”天下人认为这样的赞颂不过分。

富公谦恭节俭喜好礼节,和人谈话,即使是年纪小地位低微的人也竭尽恭敬。然而他凭轻车简从深入不可预料的敌国朝廷,责问敌国君臣,挫败他们的言辞,折服他们的内心,没有一句话稍微屈服,这就是所谓的大勇啊!他写文章,雄辩而不华丽,质朴而不粗俗。平生举荐的人很多,特别知名的有十多位,当世的人认为他能了解人。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A小题1:C小题1:C小题1:(1)(3分)朋友曾巩带着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

(2)(3分) 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 小题1:属:写小题1:①所说的是王安石具有远大的志向。

③非王安石所为。④所说的是王安石俭朴的品质。

小题1: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苏洵就认为王安石很可能是个奸诈的人。小题1:(1)主要赋分点:补出以“之”,示,之(2)主要赋分点:致,去,雨【文言文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王安石从小就喜欢读书,一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如飞。

起初好像不是很留意,等到写完以后,读者都叹服他文章的精妙。朋友曾巩带着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

王安石的议论文章高深奇丽,能用许多文辞来证明他的观点,对自己的信仰很坚定,慷慨有改变世俗风气的志向。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

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等相继出台,称为新法,在全国颁布推行。欧阳修请求辞官回乡,冯京奏请让欧阳修留任,王安石说:“欧阳修依附韩琦,把韩琦当作国家的支柱。

像这样的人,在一个地方就会败坏一个地方,在朝廷就会败坏朝廷,留他有什么用?”皇帝于是听从了王安石的看法。在这个时候,吕公著、韩维,是王安石依靠他们来树立声誉的人,欧阳修、文彦博,是推荐他的人,富弼、韩琦,是他曾经跟随的人,司马光、范镇,是所交朋友中关系比较好的人,王安石都不遗余力地排斥他们。

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

王安石说:“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

神宗回答说:“这哪里是小事呢,我之所以恐惧,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从士大夫到后宫,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两位太后向我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认为干旱虽可怕,更怕失去民心。”

王安石回答说:“说这个话的大臣不知道是谁,如果说两位太后说这些话,那是向经、曹佾进的谗言。”冯京说:“臣也听说了。”

王安石说:“士大夫不满的意见,都集合到冯京处,所以冯京才听到这些议论,臣就没有听说。”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将自己的奏疏,以及画着他所见的灾民扶老携幼、困苦挣扎惨状的长卷,向神宗上呈。

郑侠在奏折里说:“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于是郑侠被判罪流放到岭南。

慈圣、宣仁二太后流着眼泪对皇帝说:“王安石乱了天下!”神宗也开始犹豫怀疑了,于是免掉了王安石的宰相,改任他为观文殿大学士、管理江宁府。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追赠太傅的封号。

当初,王安石给《诗》、《书》、《周礼》三本书作注解,写完之后,在学校里颁布发行,天下人把王安石所写的这些注解称为“新义”。晚年他在金陵居住的时候,又写了《字说》一书,其中的内容多为穿凿附会。

当时求学的人,没有人敢于不学习王安石的书的。官府只用这作为录取读书人的标准,因此没有一个读书人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先儒解释经典的文字,全部被废弃不用。

废黜《春秋》之类的书,不让这类书在学校里出现,以至于《春秋》被戏称为“断烂朝报”。王安石还未做高官时,名声就震动京城。

他的本性不喜好浮华,对待自己十分俭朴,有时衣服脏了也不洗,脸脏了也不洗,大多数人都称许他为贤者。只有四川人苏洵说:“这样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会成为奸人的。”

写了一篇《辨奸论》来讽刺他。王安石性格刚愎自用,遇到事情不考虑是否可行,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等到王安石商议变法时,在朝廷上与反对者争执不下,王安石引经据典,抒发自己的观点辩论时滔滔不绝,众人无言以对。他甚至有言论说:“自然界的灾变不必畏惧,祖宗的法令制度也不足以效法,他人的流言蜚语不足以顾虑。”

以前宋神宗想任命宰相,问韩琦说;“王安石当宰相如何?”韩琦回答说:“王安石当翰林学士是游刃有余的,但让他处于辅佐天子的位置上却不行。”神宗没有听韩琦的话,于是任命王安石为宰相。

唉,这虽然是宋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4. 写诸葛亮的名诗句从陆游的诸葛书台、文天祥的怀孔明中找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书愤》第二联的“楼船夜雪瓜洲渡”说的是虞允文长江破金兵的故事,后一句铁马秋风大散关也是一场少见的胜利的战役.宋朝对外民族的战争中,胜利的战役简直是凤毛麟角,难得有几场,何况瓜州之役的领导者虞允文以一个文官督师而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自然更成了陆游的“偶像”了.最后一联更举出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比.陆游以这些儒将自许,希望能象孔明、虞允文那样为国做一番事业,可惜,“镜中衰鬓已先斑”.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叙述了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另外也倾诉了诗人自己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历代写诸葛亮的诗很多,选唐,宋,金诗敬献. 唐诗: 1、陈子昂《岘山怀古》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2、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3、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4、杜甫《遣兴五首》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5、杜甫《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 孔明多故事,安石竟崇班.他日嘉陵涕,仍沾楚水还. 6、杜牧《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治化轻诸葛,威声慑夜郎. 7、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辄献此诗》 百年明素志,三顾起新恩. 8、费冠卿《闲居即事》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9、韩偓《雷公》 闲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 必若有苏天下意,何如惊起武侯龙. 10、何赞《书事》 阔步文翁坊里月,闲寻杜老宅边松. 到头须卜林泉隐,自愧无能继卧龙. 11、胡曾《草檄答南蛮有咏》 为报南蛮须屏迹,不同蜀将武侯功. 12、李白《赠友人三首》 岁酒上逐风,霜鬓两边白.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13、李德裕《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一作和王播游故居感旧)》 千骑风生大旆舒,春江重到武侯庐. 14、李洞《送韦太尉自坤维除广陵》 全蜀拜扬州,征东辍武侯. 15、李华《咏史十一首》 蜀主相诸葛,功高名亦尊.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 16、李频《送友人游蜀》 鼓吹青林下,时闻祭武侯. 17、李峤《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宁知天子贵,尚忆武侯庐. 18、李山甫《蜀中寓怀》 蛙似公孙虽不守,龙如诸葛亦须休. 19、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 20刘叉《入蜀》 孔明深有意,钟会亦何才. 21、刘兼《中夏昼卧》 壮图奇策无人问,不及南阳一卧龙. 22.刘禹锡《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 早识卧龙应有分,不妨从此蹑丹梯. 23、刘禹锡《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 一吟梁甫曲,知是卧龙才. 24、刘禹锡《江陵严司空见示与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 南荆西蜀大行台,幕府旌门相对开. 名重三司平水土,威雄八阵役风雷. 彩云朝望青城起,锦浪秋经白帝来. 不是郢中清唱发,谁当丞相掞天才. 25、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孔明卧龙者,潜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鳞角斗. 26、罗邺《上东川顾尚书》 轻财重义真公子,长策沈机继武侯. 27、罗隐《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 28骆宾王《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汉阳穷鸟客,梁甫卧龙才. 29、骆宾王《畴昔篇》 诸葛才雄已号龙, 公孙跃马轻称帝. 30、齐己《寄岘山道人》 辩鼎上人方话道,卧龙丞相忽追兵. 31.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更怜归鸟去,宛到卧龙居. 32、戎昱《上湖南崔中丞》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33、唐彦谦《兴元沈氏庄》 江绕武侯筹笔地,雨昏张载勒铭山. 34、王建《送裴相公上太原》 还携堂印向并州,将相兼权是武侯. 35、韦庄《闻官军继至未睹凯旋》 已有孔明传将略,更闻王导得神机. 36、韦庄《喻东军》 独把一樽和泪酒,隔云遥奠武侯祠. 37、吴融《敷水有丐者云是马侍中诸孙,悯而有赠》 天地尘昏九鼎危,大貂曾出武侯师. 38、徐夤《蜀》 虽倚关张敌万夫,岂胜恩信作良图. 能均汉祚三分业,不负荆州六尺孤. 绿水有鱼贤已得,青桑如盖瑞先符.君王幸是中山后,建国如何号蜀都. 39、许浑《南阳道中》 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侯耕. 40、薛逢《题白马驿》 满壁存亡俱是梦,百年荣辱尽堪愁. 胸中愤气文难遣,强指丰碑哭武侯. 41、薛能《游嘉州后溪(开元观闲游,因及后溪,偶成二韵)》 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42、杨衡。

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16.D 17.C 18.C 19.(1)傅鼐接受皇上的命令后,背着一箱子书徒步前往,率领家僮砍柴自己做饭。

(2)果亲王掌权时,对他的命令,大臣都恭敬地听从。 【解析】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正确断句为“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依据上下文推断本句的意思:首恶已被诛杀,被胁迫相从者就不要再追究了。

我侍奉皇上时间长久,能了解皇上的心思。倘若各位心里知道某人有冤屈却不说,这不是皇上的本意。

同时还可以根据文段中主谓句子结构判定句读。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根据文段中主谓句子结构初步断句,再结合文意细细断开。

断句还有一种重要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C项中,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考点定位】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今天,我们说“名字”这个词时,通常是指人名。

可是我国古人则既有“名”又有“字”,有的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那么,名、字、号的区别是什么呢?“名”,是个人的特称,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亮”与“孔明”,“飞”与“鹏举”义相近。

也有“字”和“名”互为反义的。“号”是人的别称,又叫别号。

古代的文人,大多给自己起“号”,用以表示个人的情怀。如,郑燮(xiè)的家乡,有座木板桥。

他小时侯常从桥上过,很喜爱这座桥,后来就给自己起别号“板桥”。在写字作画的时候,他总要题上“板桥”这个别号。

时间一久,人们都称他为郑板桥,原来的名字反倒没有多少人记得了。古人相见,在名、字、号的用法上很有讲究。

名一般用于自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当上对下,或尊称对方时,则称字、号,平辈之间,只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互相称名。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项“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表述错误。

原文最后一节“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

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由原文可以看出应是“不能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9.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