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九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这一封书信是承上一封书信,向父母交代,与他的弟弟之间关系的进展。

第一节,交代与家中书信往来

第二节,向父母交代,自己读书状况,这时的曾国藩已经点了翰林,但是他仍然从早到晚坚持读书,可见他是多么爱读书。

这一小节中可以了解古人的看书方法,所谓字字句句看得真切,不能够顺眼滑过,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到字斟句酌,并且留有痕迹。

第三节,交代与弟弟和好如初的过程,这一小节是最值得注意的。

家庭成员之间,如果想保存着不能言说的秘密,往往这一辈子互相之间永远也不会得知,但是问题还需要解决,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一个“诚” 字,曾国藩始终不解其弟思归的原因,曾国荃到最后也没有说出其中的原因,但是曾国藩做的就是谆谆告诫,反复言说,以  至诚  来对待自己的兄弟,写下2000余字的书信,又有一首诗,可谓感人至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在人与人相处,尤其是家人之间相处的过程中,“诚”这个字却是重要。

第四节,接到父亲来信,曾国藩更感慨自己失责,求父亲开始写信责备自己,他感慨于自己修徳不够,自然不能教导好弟弟。

第五节,交代家中,妻子和儿子的状况。

第六节,曾国藩掌管了湖南会馆的事情,可以部分解决自己经济的窘况。

第七节,写京中的诸多杂事,

第八节,是曾国藩写给弟弟的一首诗,这首诗先言兄弟情义,这种感情是外人无法相比,最后又鼓励弟弟珍惜现在,不图安逸。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 致父母书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十月十七日接奉在县城所发手谕,知家中老幼安吉,各亲戚家并皆如常。七月廿五由黄恕皆处寄信、八月十三日由县附信寄折差,皆未收到。男于八月初三发第十一号家信,十八发第十二号,九月十六发第十三号,不知皆收到否?

男在京身体平安,近因体气日强,每天发奋用功。早起温经,早饭后读廿三史,下半日阅诗、古文,每日共可看书八十页,皆过笔圈点,若有耽阁,则止看一半。

九弟体好如常,但不甚读书。前八月下旬迫切思归,男再四劝慰,询其何故,九弟终不明言,惟不读书,不肯在上房共饭。男因就弟房二人同食,男妇独在上房饭,九月一月皆如此。弟待男恭敬如常,待男妇和易如常,男夫妇相待亦如常,但不解其思归之故。男告弟云“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于心。如我有不是,弟当明争婉讽。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今欲一人独归,浪用途费,错过光阴,道路艰险,尔又年少无知,祖父母、父母闻之,必且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我又安能放心?是万万不可也”等语。又写书一封,详言不可归之故,共二千馀字;又作诗一首示弟。弟微有悔意,而尚不读书。十月初九,男及弟等恭庆寿辰。十一日,男三十初度,弟具酒食,肃衣冠,为男祝贺,嗣是复在上房四人共饭,和好无猜。

昨接父亲手谕,中有示荃男一纸,言“境遇难得,光阴不再”等语,弟始愧悔读书。男教弟千万言,而弟不听;父亲教弟数言,而弟遽惶恐改悟。是知非弟之咎,乃男不能友爱,不克修德化导之罪也。伏求更赐手谕,责男之罪,俾男得率教改过,幸甚。

男妇身体如常。孙男日见结实,皮色较前稍黑,尚不解语。

男自六月接管会馆公项,每月收房租大钱十五千文。此项例听经管支用,俟交卸时算出,不算利钱。男除用此项外,每月仅用银十一二两。若稍省俭,明年尚可不借钱。比家中用度较奢华。祖父母、父母不必悬念。

男本月可补国史馆协修官,此轮次挨派者。英夷之事,九月十七大胜,在福建、台湾生擒夷人一百三十三名,斩首三十二名,大快人心。许吉斋师放甘肃知府。同乡何宅尽室南归。馀俱如故。同乡京官现仅十馀人。

敬呈近事,馀容续禀。

男谨禀。

又呈附录诗一首,云:

松柏翳危岩,葛藟相钩带。兄弟匪他人,患难亦相赖。行酒烹肥羊,嘉宾填门外。丧乱一以闻,寂寞何人会。维鸟有鹣鹣,维兽有狼狈。兄弟审无猜,外侮将予奈。愿为同岑石,无为水下濑。水急不可矶,石坚犹可磕。谁谓百年长,仓皇已老大。我迈而斯征,辛勤共粗粝。来世安可期,今生勿玩愒!无法相比,最后又鼓励弟弟l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