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处“浙南都江堰”,修建于400多年前,一个家族创造奇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在楠溪江沿岸,岩头是唯一一座围绕着一个水利工程,进行规划布局的古镇。从元代到明代,双浚头水利工程,从它水到渠成的那一天起,始终造福着周边9个村3000多亩良田。

在岩头镇的北边,距离楠溪江的支流五溪仅一公里处,有一座建成于明代的水利工程。清澈的溪水经水渠的引导,织成了密布的水网,不仅为古镇人家营造出了一个灵动秀美的家园,还为岩头带来了千里沃野,万亩良田。无论天气旱涝,这里的人们都能坐享丰收的喜悦。

双浚头水利工程,总共由几部分组成,它包括一堰、两渠,还有是三池、四碓、五湖,构成了这样的一个引水枢纽,保证旱季要有一定的水量进入古镇,那么在雨季的时候,大部分的水还是从五溪流走。历经数百年风雨,这座水利工程依然运转正常,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岩头古镇的金氏家族。

宋朝时,金氏家族从中原地区迁居至此,经过数代发展,人丁逐渐兴旺,田地开垦越来越多。明嘉靖年间,金氏族人发现镇里原本的水利设施,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一到旱季,引水沟里的水就变得很浅;一到雨季,水又白白流失,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随着经济 社会 的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在明朝嘉靖年间,金氏八世祖金永朴的带动下面,有规划地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金永朴决定在原有的引水沟上,进行大规模改造。为了不影响春耕夏种,筑坝挖渠必须要在冬季进行,没膝的溪水冰冷刺骨,金永朴和乡民们终日在水中劳作,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尽管一刻都不曾休息,工程的进度依然比想象中要缓慢许多,花销也变得越来越大,但金永朴却从未想过放弃,每当需要筹措资金,他都不惜“捐田废资”,最后几乎耗尽家产。

从40多岁兴修水利开始,十多年的日夜操劳,使他从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者。由于积劳成疾,56岁的金永朴没能等到工程的完工,就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嘱咐自己的儿子,一定要把水渠继续修下去。

又经过40多个寒来暑往,终于在公元1565年,完成了这项在今天被誉为“浙南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一个家族几代人,用最原始的工具加上肩挑手扛,硬是在古镇中挖出了五个人工湖,和一条长达1万多米的水渠。不仅灌溉了周围九个村庄的数千亩良田。更为后世子孙营造了一个天人合一的生存空间。

生活在里面的老百姓排出的生活污水,顺着沟渠流入湖里面,经过不同层级的沉淀,没有污染地流向楠溪江。所以在当时那个年代来说,是非常超前的一种环保意识。

今天,清澈的泉水,依然通过道路两旁精心修建的古渠,流淌在岩头镇的房前屋后。后人们为了纪念金永朴的大义之举,在水渠边建起了一座祠堂,每逢周末,古镇里的孩子都会身着古装,在水亭祠内诵读经典。琅琅的书声中,“义以为上”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的岩头后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