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典范,高俅发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名著《水浒传》中的高俅常被世人唾骂。同时也映射出宋朝社会生活、官场政治的黑暗。世人无不为梁山好汉最后的境遇惋惜,也为当时朝廷有徽宗和高俅这种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昏君佞臣而愤恨。其中高俅作为反派人物更是令人恨之入骨。但抛开反派角色的定性,审视一下高俅的发迹史,他以一介布衣的出身最终能官拜大宋太尉,除了徽宗的提携外其自身的个人能力也不容小视。他的发迹可谓是逆袭的典范,值得人深思。

        《水浒传》中介绍高俅为“浮浪破落户子弟,自小不成家业。好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杂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确是不会。”从这几句话中可以得到很多线索。首先高俅为破落户子弟,既然为破落户就说明高俅家以前可能是个富裕人家,他的出身不是最低。而且在古代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终其一生都是文盲,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但高俅不光会读书识字,还略懂诗书词赋。说明高俅曾经上过私塾,在当时属于知识分子,有文化。虽然被评价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但结合一下当时的历史社会因素,这种评价大多是假清高的儒士书生、文人秀才对那些有文化却不一心只读圣贤书之人的评价。从古至今文人们的特点是清高,他们的眼里容不得有文化却爱舞枪弄棒、歌舞玩乐的异类。成功的文人表面正人君子满口的圣人之训,遇事则把道德弃之不顾只逐利益。失败的文人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般,虽穷但仍然假清高的坚信自己高人一等。更何况宋代最为重文轻武,在文弱书生的眼中那些武夫连给自己提鞋的资格都没有。虽然书生们大多软弱但还是看不起习武之辈。所以高俅懂诗书却爱习武玩乐在文人眼里他是不入流的,对他的评价自然好不了。被文人儒生看不起的高俅不但有文化而且在体育上还非常擅长。他不但会拳脚功夫,对枪棒类兵器也有练习。而且还踢的一脚好球————蹴鞠。这也为他后来高攀未来的徽宗、瑞王打下了基础。另外在古代腐儒眼中的奇技淫巧:吹弹歌舞高俅也多有接触,对于这些音乐艺术高俅很会欣赏。这一切都让一个真实的高俅浮现在人们眼前:出身不是最低。有个人能力。懂诗书有文化。经常通过习武、玩蹴鞠进行体育锻炼。对音乐舞蹈懂得欣赏。精明能干,身边总有一群朋友,时不时在一起打架、喝酒玩乐。虽然高俅可以说是一个在人们嘴中没正事,不成家业的问题青年但他绝对不同于牛二那种混吃等死的市井无赖,他与牛二有着本质的区别。他虽然敢想敢干但懂得利益取舍,如带人打架被王教头教训后没有听小弟的建议去趁月黑风高夜报仇,而是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想法:成为害人还不用吃官司的人,最后报了被打之仇。反观牛二只有横尸街头的份。高俅有智商有情商能带领一群朋友并在成为太尉后还能对各方面应对自如。他能玩、能文、能武,并且最擅长球技。最后如同现在社会上很多在孩童时期是问题少年的人一样走向社会后成为了成功人士。成为了所谓的大器晚成者,最后光宗耀祖。

          俗话说的好,玩都不会还怎么结交朋友?高俅情商很高,会结交权贵会找靠山,会表现自己。不但会玩而且还会让别人拿钱。高俅最开始是因为带王员外的儿子吃喝玩乐胡乱花钱被王员外告到官府,最后被打了二十大板逐出东京城。身为破落户的高俅是没有能力进行高档消费的,但他能和富二代在一起玩并且能让人家花钱说明高俅很有处事的手腕。如果光会打架吃喝玩乐是无法接近这些富二代的,但他不光能让富家子弟给他买单,在他官拜太尉后还能在复杂的官场上应对自如,将政治玩弄的有模有样,由此可见高俅心机城府之深,对于人情世故之老练。其实巴结权贵找靠山这事说谁都会说,但做起来有的人是一头雾水找不到北。关键是靠山需要什么?你身上有什么值得被靠山利用赏识的地方?俗话说的好,朝中有人好做官。但你没那能力人家想把你扶上位到最后也是烂泥巴扶不上墙。高俅能和富二代在一起玩绝对不是光会溜须拍马那么简单。富二代从小到大可不缺少奉承。高俅本身会玩,而且他喜欢拳脚棍棒,手底下也有一群招之即来,来之能打的小弟。所以富二代们应该也是看中了高俅自身的能力。他们带高俅吃喝玩乐不用高俅花钱,但高俅要出面帮他们摆平牛二一类的小混混和很多需要用拳脚解决的问题。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而且高俅在被逐出东京后还能去投奔开赌场的柳大郎。请问他要是个成天瞎胡乱混的小混混能入柳大郎的法眼吗?而且柳大郎还能收留他在赌场工作,一干就是三年。在这三年中发生了什么作者没有表述。但从后来高俅回东京城后的表现来看他在赌场这几年应该是受到了柳大郎不少指点。在哲宗大赦天下后他回东京时柳大郎还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信是不会随便写的,柳大郎也不会随便给人当贵人。高俅有了柳大郎做贵人推荐回东京后正式开始了发迹。其实,高俅这种精明人的发迹从最开始就只是时间机遇的问题

          成功人士向来是不看伪道德只看利益的。高俅的几个贵人也是如此。高俅从柳大郎那回来后又得到了几个贵人的帮助。他们分别是开药铺的董将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驸马小王都太尉,后来的宋徽宗瑞王。而且他被推荐的顺序也是董将士、苏轼、驸马小王都太尉。不难发现他被推荐的顺序是一步步越走越高。书中介绍高俅被董将士和苏轼推荐走是因为他们怕把高俅留在府上会带坏自家人。可子细一想再结合高俅被越推荐越高感觉不是这么简单。高俅先是在董将士处待了几天,便被推荐给苏轼。苏轼不光是宋朝时期的大文学家,他在朝中也是有官职的人。而高俅最后被他推荐给驸马小王都太尉。这被推荐的经历很值得人深思。如果高俅只是个平庸之辈怎么会越推荐去处越好?一个药铺老板把他推荐给一个朝中的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又把他推荐给实权派大人物。他在董将士和苏轼那的几天都发生了什么?所以估计是人家发觉高俅不是池中之物,自己无法驾驭才把他推荐给更高层的人物。或者柳大郎推荐信的本意不是让董将士收留高俅在药铺,而是让他帮高俅找更好的去处。最后高俅被推荐到驸马小王都太尉府中不久便获得了信任成了其亲信随从,自由出入府衙如家人一般。从此高俅成了大人物身边的红人。能在人人想高攀主子的府中脱颖而出可见高俅做事手段之高。

        瑞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与驸马小王都太尉私交甚好。而且瑞王喜欢蹴鞠。这点高俅事先可能就了解。而蹴鞠也是高俅所擅长的。后来在给瑞王送玉笔架和镇纸时投其所好抓住时机漏了一手,惹得瑞王喜爱。在领导面前表现如果稍有差池轻则弄巧成拙,重则前途尽毁。但高俅把握时机尺度获得了瑞王的青睐。瑞王当天就把他留在府中过了一夜。这一夜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有可能是如诸葛亮为刘备做《隆中对》一样规划千秋大业,也可能是瑞王对他进行用人资格的考察。最后结果是“瑞王大喜”,把高俅留在了身边。从此高俅天天侍奉瑞王,陪领导玩蹴鞠,深得信任。其实能陪领导玩乐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伴君如伴虎,不得有任何差池。最后高俅必然的发迹了。在瑞王继位为宋徽宗后把高俅带入宫中做亲信随从。半年后晋升为太尉。在这半年中恐怕也少不了对高俅为官能力的考察和政治能力的培养。后来高俅在太尉的位置上也尽到了为徽宗分忧解难的义务,如招安梁山好汉,之后以匪治匪让宋江带领梁山好汉们剿灭方腊使他们拼了个两败俱伤。

          高俅的人生如同今天人们口中的坏孩子一样,没有走十年寒窗苦读的道路。而是凭借智商情商以及为人处事和自幼积累的经验巴结权贵,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与书呆子酸秀才不同,所谓的坏孩子们早就明白在关系社会中连社会交往玩乐都不会还怎么结交他人培养人脉?高俅的发迹是必然的。也是逆袭成功的典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