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关于国学经典的演讲稿,属于激情澎湃的那种,明天就要交稿了我实在没办法了!

我是高一学子,国学经典有论语和诗词曲,看着写吧,有点深度,慷慨激昂点,我把全部家当都当上!

第1个回答  2011-05-16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是《弟子规》里面的一段,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它告诉了我尊重父母的道理。它主要告诉我们在家里,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我们必须马上回应,绝不能不理不睬,或慢慢吞吞;父母有事情吩咐我们时,我们要立刻行动,决不能出现懒散的情况,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洗耳恭听,当我们犯错时, 在父母面前要大胆承认错。天气总是千变万化,此时我们应该问候父母是否感到不适。回到家或出去必须和父母说一声。虽然现在的生活环境比古代的好得很,大多数的人都过上无忧无碌的生活,但是,我们却渐渐忘记了古代人的那种尊父母、爱父母、孝父母的那种精神。

大家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它讲述的是周文王小时候孝敬父母的事,他每天天刚刚蒙蒙亮就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去问候父母,向父母请安。只要发现父亲微有一点点不舒服,就会想尽办法让父亲直到舒畅才放下心中的大石块。他每天每夜都不知疲倦要去和父母问安。这种至诚至孝的精神,我们现代的孩子们为什么做不到呢?主要原因是,我们虽然都有一颗想报恩于父母的心,但我们却没把它摆放在我们心里最高的位置,更没想过让它高高在上的照着我们,成为我们前进途中的灯塔。
为什么它是照亮我们前途的灯塔呢?做大事的人都知道,要做大事要先懂得尊重别人,而尊重别人必须要从尊敬父母开始啊!如果连尊敬父母都不会,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一个失去诚信的人怎么能干成一番大事业呢?所以,我们不应该太小看此事。

日常生活中,每天问候父母一声,每天听从父母命令,这些事有谁能真正做到,或许问到你,你也会感到羞愧,我也不例外,在家父母吩咐的事总是拖拖拉拉,吃饭只顾着吃自己的,想想自己的所做所为,真想找个洞钻进去。所以尊敬父母、关爱父母那不是一件小事。

从今天起,让我们从国学经典《弟子规》中吸取营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尊父母、爱父母、孝父母的好孩子,为将来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第2个回答  2011-05-04
我们的青春 ——为修身而读书 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已经过去,但又有谁能说我们不必再继续读书了呢?读书是一生的事业,而现在,风华正茂的我们对世界几乎于应该读什么书和怀以怎样的态度来读书,都不是很明白。 如今,很多学生的阅读世界几乎被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学和穿越文学一统天下,离经典越来越远。网络文学固然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不能因此沉迷。或许这样的说法很多人已听得不耐烦,但确实有它的道理。试问,在你读了网络小说之后两三天,你还能记住它的主要情节并复述出来吗?或许连主角的名字都快忘记。究其原因,是因为网络小说还不成熟,内容也很浅,所以看过就忘。也许会有人说,可那又怎样,看热闹而已,无所谓。是啊,无所谓,看热闹,那么,你的时间,你的生命也就在这样的无所谓中消失干净,永远不复。
浮躁与沉静,流行与经典。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两种完全相反的人格。流行歌手许嵩说过一句可以算作经典的话:.“一个读过一百本外国名著的人和一个读过一百本校园小说的人站在一起,所显现出的底蕴和内涵会是截然不同的。”的确如此,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之后的存在,读经典则心静得升华,而同时,读经典也是我们的需要。 教育学认为,十六七岁至十九、二十岁,大致相当于我国高中教育阶段,也就是现在的我们。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基本“定型”,他们对世界、社会、自己和未来都开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比较深入的思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开始形成。而且,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自我教育能力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渐增强。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产生自我提升的需要,并希望通过经典阅读寻求精神养料。也就是说,经典的阅读对我们必不可少。同时,可以满足提升自我,修身养性这一需要的,当首推中国古代典籍。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典籍符合长久以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习惯和文化氛围,而外国名著所包含的社会文化背景很多中国人都难以适应,况且地殊人异和较大的东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等等,更令人感到困惑。所以,通过读外国经典从而修身养性,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青春岁月,韶光静好。须奋斗,须拼搏,更须读书。“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青春多读书,人生少遗憾。我辈少年,岂可荒唐度日?我们的青春,怎能不燃烧?但愿这青春的火焰,不会成为一时的激情,可以化作智慧的火花,在回忆中安静绽放,照亮那些积淀了时光的经典。而现在,我们的青春,将为修身而读书。
第3个回答  2011-05-18
推荐《赢在中国》俞敏洪:人有两种生活方式,像草一样活着,像树一样活着
第4个回答  2011-05-16
国学,是无法恶补的。
第5个回答  2011-05-07
“彼可取而代之”,盖项羽观始皇于会稽之言也;“大丈夫当如此也”,盖刘邦视赢政车驾之叹也;“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盖刘备目亭亭然古桑之语也。
  如瓜藤之输养,心无旁骛,志在长远,是故藤入云端,人加王侯。
  吊影残,胭脂冷,枯藤雁阵萦空城。先秦战事不休,各国之策士纵横捭阖,四野之内流血漂橹。鲁之孔丘,不安于内,携弟子游列国,衣短褐,居敝屋,扬仁政之义。饱经谤讥,屡遭窘境,虽视其起居之境,出入之节,米禄之数,不若纵横之策士。然拨儒者之惠,洒仁者之德,其思之纯明,千百年而为人称道,温润四方,是用其志在远也。
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将可杀而不可辱。这是因为,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所以,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