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静态动态的书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10
黄老师:同学们,你们能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谈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吗?

小龙:《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活力;描写了水城沉沉睡去后的寂静,表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小明:《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上动物们的悠闲和安详,也描写了人们挤奶、运奶时的平和与从容,突显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小华: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同步阅读】

◆训练一:静态动态 突出特点

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离开罗马刚刚一个小时,道格拉斯G型客机就缓缓地向低空俯冲,我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多么令人向往的威尼斯啊!一到罗马,意大利朋友热情地对我说:“没有到过威尼斯,就不算来过意大利。她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果真,明珠正迎着人们闪闪发光哩!——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由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这真是人间奇景。
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这里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开门见水”。听说,原先这里像太湖水乡,也有说类乎苏州城,其实,威尼斯是威尼斯,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这里没有汽车,大小船挤在大运河里,来往不绝。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泛舟在大运河上,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汽船穿过一座座桥梁,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特别引人注目。这是1592年建成的独孔拱桥,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桥上两侧开设商店,别具一格。汽船向前驶去,河道逐渐开阔,现代化的摩托艇、汽艇和古老的“公朵拉”并行。“公朵拉”是一种小游船,翘着头尾,由船夫摇橹,供游客饱览两岸风光。据说历史上鼎盛时有一万多艘,现在只保留四百艘了。
我们是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排球赛的,这里是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的一个赛区。体育馆正好坐落在威尼斯市中心里阿托岛上圣马可广场的附近,于是就到圣马可广场去散步。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拿破仑把圣马可广场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广场两侧是旧宫殿,底层是各色店铺、餐厅和咖啡馆,出售各色食品和威尼斯名产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等。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在广场的一侧,有一座“叹息桥”。据说,这是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从监狱走向刑场的“必经之路”,犯人每过这里看到圣马可广场的一角美景,无不感叹不已,所以叫“叹息桥”。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面对选文第3自然段中画“ ”部分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虽然以“我们”为开头进行描述,但实际上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写的

B.“登上”“泛舟”穿过”“向前”等词语表明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C.这一部分主要的写作目的是突出表现威尼斯没有汽车,大小船挤在大运河里

D.这一部分末尾处的“据说”一词是不能删掉的,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严谨性

2、第3自然段中作者将威尼斯与太湖、苏州进行对比的原因是( )。

A.通过贬低太湖、苏州,来突出威尼斯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B.通过对比,强调太湖、苏州一点儿也不比威尼斯逊色

C.强调了太湖、苏州、威尼斯都具有“开门见水”的特点

D.突出威尼斯不仅是个水城,还有自己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第1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静态 动态)描写,突出了威尼斯的特点。

(2)第4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静态 动态)描写,写出了深秋的威尼斯 的特点。

4、选文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有什么好处?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5、关于本文与课文《威尼斯的小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都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写的

B.描写的重点都是小艇

C.都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D.都表达了对威尼斯的独特的感受

◆训练二:静态动态 体现魅力

美洲之夜

[法]夏多布里昂

一天傍晚,我在离尼亚加拉瀑布不远的森林中迷了路;转瞬间,太阳在我周围熄灭,我欣赏到了新大陆荒原美丽的夜景。
日落后,月亮在对面天空出现。夜空皇后从东方带来的馥郁的微风;好像它清新的气息率先来到林中。孤独的星辰冉冉升起:它时而宁静地继续它蔚蓝的驰骋,时而在好像皑皑白雪笼罩山巅的云彩上憩息。云彩揭开或戴上它们的面纱,蔓延开去成为洁白的烟雾,散落成一团团轻盈的泡沫,或者在天空形成絮状的耀眼的长滩,看上去是那么轻盈、那么柔软和富于弹性,仿佛可以触摸似的。
地上的情景也同样令人陶醉:天鹅绒般的淡蓝的月光照进树林,把一束束光芒投射到最深的黑暗之中。我脚下流淌的小河有时消失在树木间,有时重新出现,河水辉映着夜空的群星。对岸是一片草原,草原上沉睡着如洗的月光;几棵稀疏的白桦在微风中摇曳。如果没有树叶的坠落、乍起的阵风、灰林鸽的哀鸣,周围本来是一个万籁俱寂的世界;远处不时传来尼亚加拉瀑布低沉的咆哮,那咆哮声在寂静的夜空越过重重荒原,最后湮灭在遥远的森林之中。
这幅图画的宏伟和令人惊悸的凄清是人类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与此相比,欧洲最美的夜景毫无共同点。试图在耕耘过的田野上扩展我们的想象是徒劳的,它不能超越四面的村庄;但在这蛮荒的原野,我们的灵魂乐于进入林海的深处,在瀑布深渊的上空翱翔,在湖畔和河边沉思,并且可以说独自站立在上天面前。
1、短文第2、3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天空和地上的景物,天空的景物有 ,地上的景物有 。通过描写这些景物,表现了美洲之夜 的特点。

2、下列对短文第3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景的

B.作者用“天鹅绒”来比喻月光,给人以温柔的触摸感

C.作者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表现了月夜地上景物的诗意之美

3、下列第三段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句子运用静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森林的静谧

B.这个句子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森林的热闹

C.这个句子运用以动衬静的方法,表现了森林的静谧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5、请从下面几个情景中选择一个,展开想象,运用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把情景写具体。
◆训练三:整合信息 加深了解

埃菲尔铁塔

(一)登埃菲尔铁塔记(节选)

林非

迎着暮秋的凉风,坐在塞纳河边飒飒细语的梧桐树底下,抬起头来眺望这乌黑油亮的埃菲尔铁塔,竟像是一支镂空的长箭,英姿勃勃地射向那飘荡着丝丝白云的蓝天里去。几万道金黄色的阳光闪闪烁烁地从塔顶抛掷下来,纷纷扬扬地穿过这铁塔中间交织着多少纹路的孔隙,像是很热忱地招呼我赶快攀登而上,好站在那儿俯瞰美丽的巴黎街景。
渐渐西斜的阳光,凭借着微风的吹拂,透过头顶上绵密的梧桐树叶,从颤抖的缝隙里晶亮地抚摸着我的脸庞,似乎提醒我别再慵懒地休憩和冥想了,得赶快去攀上塔顶,好凭栏远眺这闻名已久却又万分生疏的巴黎城,猜一猜自己流连过的几处名胜古迹,究竟坐落在什么地方。于是迈开了大步,向近在咫尺的高塔跋涉而去,购得了登塔的门票,赶紧站在短短的队伍后边。顷刻间就跟随着安静的游客跨进大门,在狭窄的回廊里等候。我张望着面前这一扇暗沉沉的玻璃门框,隐约地瞧见里面交叉着许多弯曲的钢架,禁不住有些神秘地猜测起来,那电梯是怎么将人们拉拽上去的?还没有想出答案,玻璃门突然被打开了。我随着几个碧眼黄发的男女,走进这灯火辉煌的长方形车厢,立即像刮起一阵飓风似的射向了高塔。当电梯停顿下来,往门外走去,扶住栏杆仰望头顶的塔尖时,竟还有好长一段高不可攀的距离,据说仍旧可以搭乘电梯,抑或是徒步而上,站在更高耸的顶巅,眺望更遥远的地方,这是何等悠远寥廓和壮怀激烈的境界,真不知道宋代的词人周邦彦为何要如此悲悲切切地“劝君莫上最高梯”。人生在世总得激昂慷慨地活着,尽量去跋涉和探索一番,窝窝囊囊地打发着萎缩和痼闭的日子,实在是一桩毫无意义的事情。如果在年轻时候能够来这儿漫游的话,我一定会尝试着徒步攀登上去,可惜的是青春的年华早已消逝,健壮的体力也逐渐飘摇着散去了;徒有满腔燃烧着火一样的情怀而已。
——选自《旧岁拾零》
(二)令人赞叹的埃菲尔铁塔
在巴黎的任何角落,你都能望见象征机器文明的埃菲尔铁塔。它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是座镂空结构的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埃菲尔铁塔皮下版塞的设计非常新颖独特,据说它对地面的压强只有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非常令人赞叹!埃菲尔铁塔曾保持45年世界最高建筑的殊荣,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是法国巴黎的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建筑的源起

1885年,法国政府计划在1889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世界博览会,他们希望建造一座可以代表法国荣誉的纪念碑,用来庆祝法国革命胜利100周年及展示法国在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最终,筹委会在700多件应征方案里,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的设计。
精确合理的设计
1887年1月28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1889年3月31日顺利竣工。铁塔共使用了1.8万个金属制件,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
从非议到赞美

埃菲尔铁塔一开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排斥,《泰晤士报》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签名的呼吁书,反对埃菲尔的设计方案,认为它将把巴黎的建筑艺术风格破坏殆尽。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埃菲尔铁塔在无线电通信联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才使反对呼声逐渐平息。从此,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城内有了一个正式的地位,它逐渐被接受,被喜爱,最终名正言顺地上了画家们的画布。
——选自《中国青少年百科人类历史文化艺术》,有删改
1、根据两个选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选文(一)写了作者登塔的过程,表达了作者愉快、激动的心情。()

(2)选文(一)中,作者嘲笑宋代的词人周邦彦悲悲切切地“劝君莫上最高梯”,是为了突出自己登高的感受更真实。( )

(3)埃菲尔铁塔被人们接受,主要原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在无线电通信联络方面做出了贡献。( )

(4)埃菲尔铁塔总高324米,重10000吨。( )

(5)“铁塔共使用了1.8万个金属制件,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这些数字说明了铁塔的设计精确合理。( )

2、阅读选文(二),给埃菲尔铁塔制作一张名片。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迎着暮秋的凉风,坐在塞纳河边飒飒细语的梧桐树底下,抬起头来眺望这乌黑油亮的埃菲尔铁塔,竟像是一支镂空的长箭,英姿勃勃地射向那飘荡着丝丝白云的蓝天里去。

(1)从“ ”一词可以看出作者是远看埃菲尔铁塔。

(2)句子很有画面感,描写了埃菲尔铁塔的颜色.并把埃菲尔铁塔比作 ,写出了埃菲尔铁塔的特点。

(3)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句话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埃菲尔铁塔的雄伟壮观。

4、下列对选文(二)中埃菲尔铁塔“上了画家们的画布”,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画家们接受了埃菲尔铁塔的设计

B.埃菲尔铁塔成为画家们作画的对象

C.埃菲尔铁塔的贡献很大,画家们要大力吹捧它

D.埃菲尔铁塔美丽壮观的外形受到画家们的喜爱

5、埃菲尔铁塔被称为“首都的瞭望台”。看下图,猜一猜“瞭望台”可能会设计在哪里,并说说你的理由。



6、比较选文(一)和选文(二),填写下表。



摘自:黄冈小状元快乐阅读,五年级下册,万志勇主编,北京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