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6.1的早晨第一节课,我上了《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本篇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一年级孩子身心发展有其独特的阶段性特点,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仍占较大比重,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后进创造成了我考虑的关键因素。

        导入部分设计时,我运用了猜谜语的方式,猜小猴子,再由小猴子引出课题。学生在自读课文之后让同桌一组进行合作,共同当小老师解析生字和生词,相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语言的构建,让同桌合作进行,生带生,生促生,尽量使学生都能动起来。之后用小组赛读以及小游戏“摘桃子”速读比拼的方式对生字词进行学习与反复巩固。解决完此问题后,结合课后习题围绕“小猴子下山看到什么?”“怎么做?”“结果如何?”三方面让学生自己用图画或精简的文字来表述,给了学生八分钟时间,八分钟结束后邀请了两位完成的同学进行展示,两位同学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围绕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杨哲宇同学以路线图结合绘画的方式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彭煜轩同学以围绕三方面分别画出了相应地点、动作以及结果,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最后,还进行了自己的拓展延伸,画了小猴子在床上叹气,猴子妈妈站在旁边询问缘由,小猴子对自己行为表示后悔的图画。本节课尾声时,我借由彭煜轩的画,确定了今日的写话没容,让孩子们写一写“小猴子回家后……或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后……”

        不足之处:本节课备课时间较短,我在细节的考虑上仍有不足之处,比如,在生字教学环节,因为同桌合作一起当小老师,而一年级合作意识不强且同桌安排的都是A÷C或B+C模式且第一次尝试,有些小组合作难度大,展示时同桌两人表现差异大的问题,且会延长教学时间,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我在分享之后的ppt图表总结、贴板书(昨晚画好涂好色的图画没用上)以及之后的“我来读,你来做”的动作游戏环节均没有进行,只能匆匆布置作业结课。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针对以上问题还需不断改进,积极尝试,更加精准的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