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鸦片战争发生明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01

如果鸦片战争发生明朝

有不少人认为,清朝只是时运不济,恰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了西方列强入侵,如果鸦片战争提前三百年,发生在明朝的话,结局不会比清朝好,甚至将会更加糟糕。事实上,以明朝历史事实说话,可以看到“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结局必将远好于清朝,不信且看民族英雄汪鋐与佛朗机炮!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班牙与葡萄牙开始了全球扩张的步伐,乃至教皇子午线将世界一分为二,西班牙与葡萄牙各得一半。十六世纪起,西班牙与葡萄牙先后建立世界性殖民帝国,所向披靡灭国无数,是当时的世界霸主,相对实力不逊色于三百年后的英国。

在葡萄牙建立殖民帝国的过程中,也与明朝发生了不少冲突,但均遭到了中国人的激烈反击,其中规模最大的发生在1521年。当时,葡萄牙舰队直接侵占“屯门海澳”,并在此修筑工事、设刑场、制火器,刻石立碑以示占领,以为中国像美洲土著一样可以肆意欺凌掳掠,但没过多久明朝政府就决定驱逐葡夷,时年56岁的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是执行人。

相比嘉靖年初的中国,葡萄牙人可谓船坚炮利,在船只与炮火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首先,船体庞大,非常坚固,“其船用夹板,长十丈,宽三丈,两旁驾橹四十余杖,周围置铳三十余管,船底尖而面平,不畏风浪,人立之处,用板捍蔽,不畏矢石,每船二百人撑驾,橹多而人众,虽无风可以疾走。

各铳举发,弹落如雨,所向无敌,号曰:‘蜈蚣船'。”其次,佛朗机铳,人们也称之为佛朗机,“其铳管用钢铸造,大者一千余斤,中者五百余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铳一管,用提铳四把,大小量铳管以铁为之,铳弹内用铁外用铅,大者八斤,其火药制法与中国异。其铳举放,远可去百余丈,木石犯之皆碎。”

尽管汪鋐战前准备很充分,但当时明朝的船不坚、炮不利,在葡萄牙猛烈的炮火下,汪鋐组织的第一次进攻失败。随后,汪鋐痛定思痛,发现葡夷火器与船只皆有可取之处,于是劝归葡夷船队中的两个中国人——杨三、戴明,通过他们明朝成功仿制出蜈蚣船和佛朗机炮。

随后,汪鋐大量装备小蜈蚣船与佛朗机炮,针对葡夷船大难转的弱点,以强大的火力掩护,再采用了小船火攻以及水下凿船等的战术,借助风势最终大败葡夷船队,史称“屯门海战”。

屯门海战结束后,明政府下令水师见到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就将其击毁,又在新会县茜草湾发生茜草湾之役,葡人再尝战败,并缴获了不少佛郎机炮。

在抗击西方殖民侵略过程中,屯门海战是中西方第一次战争,中国取得了胜利。汪鋐取胜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条贯穿至今,即“师夷长技以制夷”,发现葡夷之长后,立即不以为耻地向葡夷学习,没有自认天朝上国而鄙视葡夷技术。

如今,我们谈到“师夷制夷”的理念,很多人认为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面对西方列强时提出的策略。实际上,历史上有很多师夷制夷的改革行为,最为典型的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直以来中国社会都不封闭自大,远不提汉唐开阔的胸怀,即便在比较封闭的明朝,士大夫也没有食古不化,知道学习敌人长处壮大自身,所以汪鋐才会明确提出“师夷制夷”的观点。

更为重要的是,汪鋐师夷制夷的观点,得到了朝廷大力支持,在佛郎机炮仿制以及改进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缴获的佛朗机炮,明朝科研人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佛朗机炮,随后拉开了明朝火力大跃进的序幕。明朝获得佛郎机炮之后,立即进行仿制和改良,先后开发出舰炮、城防炮、战车炮、野战炮、步兵枪、骑兵枪等火炮,大小不一、种类齐全,总数达到惊人的三万余门,很多佛朗机炮使用到清朝。

从屯门海战到嘉靖末年的40多年后,佛郎机炮已经成为明军的主力装备之一,遍布全国各地,明末时明军冷热兵器的比例达到3:1。毫无疑问,这种学习西方先进火炮技术的动力,必然来自朝廷的推动,光靠汪鋐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上,明朝末年到清朝时期风光一时的红衣大炮,也是明朝官方力量从西方引进的。

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结局不会比清朝好,甚至会变得更糟糕吗?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林则徐还认为西人膝盖不能弯,不少封疆大吏认为狗血、经血能破除西人妖术等,清帝国高官见识如此浅薄让人瞠目结舌。尽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这本书在国内无人问津,出版商巨亏,后来成为日本畅销书,由此不难看出明清士大夫的眼界。

对卖国的《南京条约》,全国上下不是以割地赔款为耻,而是以英国女王姓名与清朝皇帝姓名并列为耻,也没有什么战败反思。一二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先进技术几乎没有对清政府有什么触动,直到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汉人势力崛起与先进武器镇压起义的作用凸显,于是才有了后来“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可以说,在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已经将愚昧表现得淋漓尽致,到了最顶点的位置,几乎不可能被超越。

但明朝显然与清朝大不相同,屯门海战的胜利过程,与之后仿制的三万门佛郎机炮,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有人说,葡萄牙只是一支武装商船,而英国是一支舰队,还有正规陆军辅佐,两者实力不可同日而语。那我们做一个假设,假如明朝遭遇西方列强正规军而败了会怎么做?从汪鋐的“师夷制夷”、大规模仿制佛郎机炮、以及晚明士大夫热衷西学等来看,明朝不会囿于天朝上国的颜面而封闭自身,迂腐的拒绝、排斥西方,而会积极学习西方的长处。

这不是明朝的传统,而是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是中华文明在低潮之后能够一次又一次强大的原因之一。

因此,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无论明朝胜与败,态度都会比清朝更积极,结局都不会比清朝更糟糕。

其实,认为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同样糟糕的言论,其背后的逻辑大约是:要么中国人不如西方人,要么中华文明不如西方文明,所以明清遇到西方列强注定失败,一个比一个惨!但任何人只要睁眼正视明朝屯门海战与汪鋐,以及新中国数十年来的胜利号角与辉煌成果,就会明白这一逻辑的荒唐与恶毒。

总之,以事实来看,不是中国人不行,不是中华文明不行,也不是什么夸张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是清朝统治者不行。

参考资料:《明史》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