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闭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03

自闭症即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影响因素:

1、遗传。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生期因素。围生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iknow-pic.cdn.bcebos.com/0e2442a7d933c895ddd47d54df1373f082020072"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e2442a7d933c895ddd47d54df1373f08202007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外部表现:

1、语言障碍。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

2、社会交往障碍。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

3、智能障碍。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参考资料来源:/"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自闭症">百度百科——自闭症

第2个回答  2019-02-20
什么是自闭症(又称孤独症)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详细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招呼。
第3个回答  2019-02-21
儿童自闭症也叫孤独症,现在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ASD。它是一种以社会交流障碍、刻板行为及狭窄的兴趣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女孩的症状和预后比男孩严重。
临床上首次描述孤独症是在20世纪40年代。1943年,美国医生Kanner报道了11例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他当时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征如下: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最初,Kanner报道的这类患者被认为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型而未受重视。在20世纪40~60年代,又有数人描述了与Kanner报道相似的病例,并冠以各种各样的名称。当时的国际及美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将这类患者归入“儿童分裂样反应”类别中。对于孤独症的病因学,当时普遍认为是父母养育方式不当造成了孤独症的发生。Kanner将孤独症患儿的父母描述成一群高学历的、事业心很强但又冷漠无情的人,这一观点在当时似乎很少有异议。

20世纪60~70年代,Rutter的研究指出,孤独症的行为如果被认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则更为合情合理。由此,逐渐把孤独症看作为是一种躯体性的、与父母抚育方式无任何关联的发育障碍。在此时期,Lotter发表了新的孤独症诊断标准,强调把社会交互作用、言语与交流和重复性活动三个方面作为基本标准,并舍弃了Kanner诊断标准中关于“特殊技能和吸引人的外貌”等两项。以后,在Lotter标准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在所普遍接受的“孤独症发病率4~5/万”是当时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第4个回答  2019-02-20
自闭症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孤独症,这个病一般是在三岁前就会缓慢的起病。很多患者在病前,他的发育是正常的,起病后发育停滞不前或者出现发育倒退的现象。比如两岁时他能够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句子,起病之后这些语言可能会慢慢的消失,三岁的时候仍然不会说一些简单的单词,少数心理发育也比较迟缓,从来没有达到正常同龄儿童的发育水平。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也会逐渐的发育,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回话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始终会低于同龄人的水平,比如回避目光、多动、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等等这些问题症状也会减轻。但是,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刻板动作,包括自伤行为、破坏行为、情绪问题等症状的改善,不一定非常明显。青春期的时候,自伤的行为、攻击的行为、包括焦虑的情绪,可能都会明显的加重。这类病的远期预后是不太好的,它主要是通过康复训练和教育来改善自闭症患儿的核心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5个回答  2019-02-20
该病三大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1.社会交往障碍:缺乏社会交往的兴趣、技巧和方法,以及根据社交情景和各种线索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在言语或非言语交流时,也普遍有障碍,如理解能力受损,言语发育迟缓,说话形式和内容异常,不会用学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愿望,讲话平淡,没有感情色彩,常以哭闹表示他们的不适或需要,缺少相应的面部表情。
2.兴趣狭窄:对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且其他兴趣狭窄,然而却对纸盒、小瓶、塑料袋等奇奇怪怪的物品特别感兴趣,甚至都成为一种怪癖了。
3.行为方式刻板:他们希望生活环境一成不变,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事物,一旦发生变化,就会表现出焦虑不安。
4.其他:约有3/4的患儿会伴随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但是还有部分患儿会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在某发面具有较好的能力。或者表现情绪不稳,常烦躁哭闹,或出现失眠、多动、自伤、强迫性行为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