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欧公论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7

1. 欧公论琴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应该是说欧阳修爱琴吧,也没什么道理

欧阳修,这位“自少不喜郑卫,独爱琴声,尤爱《小流水》曲”的政治家,以梅诗和古琴为至爱。家中珍藏旧琴一张,他称之为“宝玩”,明明是自己的词作,他却命名为《醉翁琴趣外篇》。与他同样命名自己词作的,还有晁补之、黄庭坚。对于琴乐,欧阳修提出,“和”是琴音的审美特征,琴音能“动人心深”,“道其堙郁,写其忧思”,甚至“平其心以养其疾”。在《论琴帖》中,他提出“在人不在器”的主张,强调弹琴的自适:“吾爱陶靖节,有琴常自随。无弦人莫听,此乐有谁知……”这一点,与主张“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的陶渊明可谓是知己。在诗歌《赠无为军李道士二首》中,欧阳修这样描述自己听琴的感受:“无为道士三尺琴,中有万古无穷音。音如石上泻流水,泻之不竭由源深。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觉天地白日愁云阴。”

2. 欧公论琴的故事讲了件什么事

欧公论琴 欧阳《论琴》帖:为夷陵令得一琴于河南刘矶,常琴也。后作舍人又得一琴,乃张粤琴也。后作学士又得一琴,盖雷琴也。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自适。及作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间,声利扰扰,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趣。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弦可也。

译:欧阳修写了一篇《论琴》帖:做夷陵县令的时候从河南刘矶那儿得到一张琴,是张平常的琴。后来作舍人时,又得到一张琴,是张粤琴。后来作学士时又得到一张琴,是雷琴。官做得越大,琴越高级,但是心情越不高兴。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每天就在眼前,没有尘俗的事累人,琴虽不好,心意则畅快。等到作了舍人学士,每天奔走于尘世俗务之间,被名声利益侵扰,再也没有清雅的思绪,琴虽好,心情则昏乱芜杂,哪里会有乐趣可言。这才知道在人不在琴,如果心情愉快,没有弦也可以啊。

评:于无声中听琴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张琴,唯有在远离俗世,抛弃尘虑时才会听到它清雅的乐音,琴的高级与否只是次要的,而心绪情怀才是最主要的。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小题1:D小题1:A C小题1:①桑怿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事迹大多如此类。

②力量可抵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谋略。(4分。

每句2分。有欠缺酌扣)小题1:示例:(1) 有勇有谋,既健且勇;(2)体恤民情,仗义疏财。

(4分,评价要扣住人物的义勇壮举,要求答到两点,且要有具体材料。一个要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1:D应为“供养”。小题1:A 中的两个“为”都作动词,解释为“做”。

C中的两个“以”都作介词,解释为“用”。B中的第一个“之”作代词,解释为“他”;第二个“之”作动词,解释为“到”。

D中的第一个“乃”作副词,解释为“才”;第二个“乃”作“动词”解释为“是”。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小题1: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商於子驾豕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

小题1:(1)向东行(指日出的方向)(2)指责(3)犯错(4)怎么(5)接近 (6)竟然 (7)回头小题2:(1)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

(2)您怎么不把责备我的话用来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呢?小题3:驾驽猪耕田如何合理使用人才 小题1:无小题2:无小题3:无【译文】商於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日出而作。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

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宁毋子先生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

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以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毋宁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应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那种人。”

【文言知识】“子以予颠之倒之”中的“以”,作动词用,解为“认为”。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为”或“以……为”,也解为“认为”。

“必以贤”中的“以”,解为“任用”,也作动词用。“无犊以耕”中的“以”,作连词用;“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以”,作介词用,解为“把”。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