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严耕望及其作品《治史三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5
如何评价严耕望及其代表作《治史三书》?

严耕望,这位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以其扎实的学问和深沉的洞察力,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著作,其中《治史三书》尤为引人注目。

首先,严耕望的史学研究以严谨的实证精神著称。他强调学问的建立依赖于心力和时光的交织,认为史学成就往往在五十岁以后,甚至需要健康长寿的岁月,且必须有明确的计划作为支撑。他的观点呼应了傅斯年的“史学即史料学”,他注重挖掘和利用史料,对每一处细节都进行严格审核,以确保结论的可靠性,如著名的“孤证不为定说”等。

然而,严耕望的“史识”并非泛泛而谈的理论构建,而是建立在坚实史料基础上的判断。他认为,历史研究应当避免主观臆断,注重对史料的解读和重组,以此揭示历史的真貌和解释问题。这使得他的史学研究更偏向于解决“具体问题”,而非抽象的理论探讨。

然而,有人认为严耕望在“史才”和“史识”的平衡上有所偏颇。在评价陈寅恪晚年的《柳传》时,他虽赞赏陈的天赋和学识,但认为其未能充分发挥,这反映了他对史学价值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在《治史三书》中也有所体现,可能更适合于作为治史匠人的指导,而非学术巅峰之作。

尽管如此,余英时对严耕望的评价是公正的,他指出严耕望在治学道路上兼收并蓄,既有陈垣的平实稳健,又融入了陈寅恪的细致辨析,还有吕思勉的计划性和持久力。这样的综合特质使得严耕望能在史学领域达到通博与专精的完美结合。

总结来说,严耕望的《治史三书》是一部为治史者指明方向的实用指南,它鼓励我们做健康纯净的学术研究,追求充实而有深度的历史成果。然而,对于史学素养深厚的人来说,它可能略显基础,而对于初学者,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无论何种程度的读者,都能从这部作品中获益,只是受益的深度和广度各有不同。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供读者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