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中“宰相”, 主要是负责做什么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31
宰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官职,其职责与权力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宰相的主要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宰相的职位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当时的“太宰”、“宰”等官职已具有协助皇帝管理国家的职能,但权力不如后来的宰相。至春秋战国时期,“宰”这一官职仍在使用,并有“大宰”之称。
公元前309年,在武帝时期,已出现宰相职位。汉朝继承了秦制,设有宰相,或有时任命或控制宰相。成帝后,宰相职位有所变化,如蔡郑改相国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结盟。东汉时期,宰相权力转移到尚书台,宰相职位变为司徒,仅为“虚位”。东汉末年,宰相职位得以恢复。
魏晋时期,官吏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等,有时并未实际任命宰相。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魏、周都有相国或大臣职位。隋制中,行使宰相权力的人不称宰相。
唐玄宗时期,尚书省的大臣被称为“左右相”。宋朝沿袭唐制,至南宋孝宗时期,尚书的左、右侍从改为“左、右宰相”,掌握实权者亦称“宰相”。元朝时,中书省的实际大臣被称为宰相。
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中书省及宰相职位。明清时期的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但有时亦被称为相。
唐代实行三省制,尚书省权力过大,皇帝逐渐将其事务移交至尚书令的属下、左右侍从和弓箭手,以更好地控制政务。唐代宰相为三省的宰相,包括中书省的官员和左右侍从,以及尚书省的仆射,均为宰相。有时宰相也可兼职其他职位,表现出色者,皇帝会给予更高评级,甚至可与三省宰相讨论国事。
不同朝代中,宰相的权力有很大差异。有些时期宰相权力很大,而有些时期则仅为名义上的职位。详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