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酷吏有哪些?

要详细的

第1个回答  2013-10-26
1.酷吏张汤

张汤为汉武帝时人,官至廷尉、御史大夫,为人严苛,用法深刻,并且善于迎合武帝的意愿,因此名声很坏。司马迁把他列入臭名昭著的“酷吏传”。

然而按照【史记§酷吏传】和【汉书§张汤传】的记载:

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即下户赢弱,时口言“虽文致法,上裁察。”于是往往释汤所言。

也就是说,对待富豪贵族等特权阶层,张汤是毫不留情的打击;而对于平民百姓,却很宽容,故意把案子当面向皇帝报告,而皇帝往往就从轻发落了。

这样的行为,按理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酷吏,而最终得到一个恶劣的酷吏名声,究其原因,只因其得罪的是特权阶层,而特权阶层掌握着话语权。

另一些类似的例子,比如武则天允许民告官,王安石变法损及士大夫的权益,朱元璋剥贪官皮,雍正铁心整顿吏治,史家对他们的评价都很恶劣。宋神宗和文彦博的一段对话最说明问题。神宗问,“王安石的新法对百姓很有好处,你们为什么要强烈反对呢?”文彦博给出了赤裸裸的回答,“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也就是说,统治者应该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全体百姓的利益。当然,表面上还是要一个“民为重”的包装。

【史记§平准书】说,“是岁也,张汤死而民不思。”这个“民”的定义就比较模糊。往往所谓的“民”,只是大地主、大富豪而已。另外,即使这“民”真是全民,也未必说明什么问题。朱东润先生在他的【张居正大传§第12章-元老的成功】里有一段精辟、深刻的议论:

…他从勋贵盘据的畿辅,夺回担负国税的田土,便引起莫大的物议。他们不说他得罪勋贵,而说他掊克小民;正和他在沙汰生员的时候,一般人不说他整顿学政,而怀疑他得罪圣贤一样。孟子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在一般人民智识不够的时候,他们只知道拥护巨室的利益;甚至在巨室的利益,和他们本身的利益违反的时候,他们还是拥护巨室的利益。

而张汤,正是一个得罪巨室的政治家。

【通鉴§卷019】中讲到另一位酷吏义纵的时候,拿义纵同张汤做一个比较,说,“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然其治尚辅法而行;纵专以鹰击为治。”不得不有保留的肯定了张汤的行为。

张汤后来被权贵诬蔑,下狱自杀,死后留下的家产只有区区的五百金。元朔六年卫青出塞讨伐匈奴,军事行动并非很成功,因此汉武帝从轻赏赐,一次还是给了卫青千金。以此参照,张汤权倾朝野而家产只值五百金,是非常的清廉了。

另外,许多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并不是没有受益者,受益者并不少。忽略受害者,或者忽略受益者,是造成看法分裂的基本原因。然而比较惊讶的,是为张汤翻案的文字,并不多。

2.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
武则天统治时期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酷吏,因而人们在评价武则天时往往把武则天与酷吏联系起来:有人说武则天实行“酷吏政治”;有人则把酷吏作为武则天“残暴”的根据。

  事实上,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是复杂的。虽然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酷吏较多,但并不能说明武则天实行了“酷吏政治”。至于把酷吏作为武则天“残暴”的根据,也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一、武则天并非始终器重酷吏

二、酷吏不过是武则天打击政敌的工具

三、武则天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说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是复杂的,也是微妙的。在酷吏问题上,武则天的心理是矛盾的。从总体上看,她是反对滥刑,鄙视酷吏的,她要约法省刑,以 “道德”化天下。但当她的统治受到反对派的严重威胁时,又不得不纵恿酷吏,滥用刑法,打击政敌。所以武则天只是把酷吏当作消灭政敌的工具;而酷吏也只是充当了“鹰犬”的角色。武则天并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此外,武则天在重用酷吏的时候也重用过许多“循吏”。因此,说武则天实行“酷吏政治”是很不恰当的。值得注意的是,酷吏并不是武则天的发明。早在西汉时期就曾出现过不少酷吏。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为酷吏立传以来,《汉书》、《后汉书》、《魏书》、《北齐书》、《隋书》等正史中都列有《酷吏传》。这说明酷吏的存在是中国古代的普遍现象。毋庸讳言,酷吏的某些作法是残暴的,影响是恶劣的。但是对各个时代酷吏的作用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武则天曾两度重用酷吏,完全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汉武帝也曾重用过十二位著名的酷吏,并没有人把汉武帝说成暴君。为什么一定非要把使用酷吏作为武则天残暴的主要根据呢?

太多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