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论战过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8-01
在一场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中,玄学派融合了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中国宋明理学,主张“自由意志”,强调内心修炼,强调人生观的主观性,认为不受科学规律的控制。张君劢强调思想是事实的源泉,精神变化决定物质变化。梁启超则认为情感驱动生活,是超越科学的绝对力量,"爱"和"美"被视为神圣且不受约束。他们否定了因果关系,认为历史由个人冲动主导,是少数政治家“自由意志”的产物,缺乏可寻的因果关系。

“科学”派对此进行了反驳,认为人生观应由科学支配,但他们的理论基础受到马赫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质疑科学规律的客观必然性。吴稚晖提出“漆黑一团”的宇宙观和“人欲横流”的人生观,认为人与动物无异,生活的目标仅限于基本需求。胡适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然主义人生观”,主张从生物学角度理解人类历史,强调同情心和互助作为人生观的基础,认为人生观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

论战中,陈独秀通过《科学与人生观序》和《答张君劢与梁任公》等文章,揭示了论战的深层含义,对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强调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他认为,科学派与玄学派都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困境,无法科学地解答人生观问题。陈独秀指出,物质世界的先在性决定了思想和历史的发展。瞿秋白在《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中进一步指出,争论的核心在于是否承认因果关系和意志自由,以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他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虽然有区别,但都遵循客观规律,自由是对必然的探索和运用。他强调人生观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提供科学的人生观答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