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 人是现在的哪里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05
在盐津的传说中,诸葛亮在征讨“南蛮”时,对僰人束手无策:僰人熟悉山林,行动敏捷,擅长潜入蜀军营地放火,扰乱军心。诸葛亮无法捉拿僰人,僰人也不投降,导致蜀军士气动摇。
一夜,诸葛亮在与将领们商议军情时,发现帐内有人,知是僰人刺探。他灵机一动,对将领们说:“僰人才是真正的王者,他们本领超群,无人能敌,本应领导汉人,可惜他们祖先的坟墓位置错了。将领们问:“如何错了?”诸葛亮悄声道:“僰人应将祖先葬于山崖之上,如此一来,他们便高人一等,能成为汉人的领袖,但不可让他们知晓。”
僰人探子听后欣喜若狂,立刻返回部落报告。僰人便夜以继日地迁移祖先坟墓,置于悬崖之上,结果无法得到天地之气,僰人逐渐消亡。
“僰人”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据记载,约2400年前,僰人已在宜宾地区聚居。《说文·人部》称“僰,犍为蛮夷。”犍为指的是汉犍为郡,其地域东至江阳(泸州),与巴郡接壤,西至南安(乐山),与越西为邻,北至武阳(彭山),与蜀相邻,南至巧家、东川,与滇相连。宜宾市和昭通市沿金沙江下游的地区,是僰人活跃之地。
僰人曾建立自己的政权,称为“僰侯睁判国”,并向当时强大的蜀国称臣。建国时间应在公元前三世纪之前,《太平御览》卷166《剑南道·戎州》称:“戎州……春秋僰侯国,戎州即汉犍为郡,治僰道县。” 僰侯国在秦孝王时期被李冰所灭。
《华阳国志· 蜀志》记载僰道县“滨江有兵拦,李冰用火烧之。”《庆符县志》也记载“秦时,僰道王据守横江,李冰破之,追北于汉阳山。”庆符县境内也有僰王坟墓的传说,规模宏大。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两国,推行郡县制,宜宾地区成为蜀郡的一部分。秦在三江口——今宜宾市翠屏区老城区设立县级行政机构“僰道”。《华阳国志》记载秦国蜀守李冰沿岷江来僰道疏浚河道的史实。《舆地广记》系统记述了宜宾建置和历史沿革,其中有“秦曰僰道”的记载。至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6年),僰道县隶属于犍为郡。秦汉时期,僰人与中原有间接交流。
自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年)秦将张若取西南地,中原势力深入僰人势力范围。部分僰人被掠为奴婢,东汉经学家服虔曾在京城洛阳见到僰人女子为婢。《史记 ·西南夷列传》称“秦时,常安略取五尺道……及汉兴……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童、牦牛,以此巴蜀殷富。”
在这里,巴蜀商人用以交换的不仅有物——笮马、牦牛,还有人——僰童, 表明那时的僰人可能处于奴隶社会。战国至秦汉时期,僰人与汉民族接触频繁,是西南各少数民族中接受中原文化较早的民族之一。他们以种植水稻、姜、豆等农作物和经营荔枝园而著称。
王莽新朝(公元9—23年),僰道县改称僰治县。公元14年,滇池地区的僰人首领若豆、孟迁起义,反抗王莽暴政。王莽曾三次派兵20万前往镇压,宜宾自然是用兵重地。王莽将僰人较多的胜休县(今云南通海)改为胜僰县。东汉起,宜宾复称僰道县,仍属犍为郡。
僰侯国灭亡后,僰人为躲避汉族势力的强大,进一步沿金沙江流域往西迁徙。《华阳国志· 蜀志》记载僰道县“汉高后六年城之,治马湖江会……本有僰人,故《秦记》言僰童之富,汉民多,渐斥徙之。” 当然,在宜宾,并不排除有少部分僰人留下与当地汉民族融合,并被逐步同化了。
关于古代僰人的族属,有氐羌说、僚说、濮说等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僰人是金沙江流域的土著居民,他们接纳了其他民族,形成了今天的彝族。理由一是从地域空间看,僰人当年活动的地区就是今天彝族地区。查阅汉文史籍,对西南各少数民族以“僰”相称的,共有28种。除宜宾的僰侯国外,还有金沙江北岸的邛僰和南岸的滇僰势力最大。
民族名称的一般规律是从“他称”转为“自称”。彝族的自称、他称不下一百余种,主要的有诺苏拨(僰)、纳苏拨(僰)、聂苏拨(僰)、改苏拨(僰)、撒尼拨(僰)、阿细拨(僰)等等。解放前,他们被称为“蛮夷”,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彝族。“彝”在汉文字义上有庄重古老、丰衣足食之美意。
今天的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现有人口657万多。其中云南有400多万人,四川有180多万。详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