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夏的人物生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赵宁夏于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年,朝鲜宪宗十一年)八月十二日出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生父是县令赵秉锡,后来被过继给赵秉夔为养子。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如日中天,他的养父赵秉夔、养祖父赵寅永就是丰壤赵氏的代表人物。因此赵宁夏自幼极尽富贵,与同年(乙巳年)出生的赵成夏(堂弟)、赵庆镐、李载冕被时人并称“四乙巳”,意思是他们都是享受荣华富贵的贵族公子。 赵宁夏在哲宗末便进宫入侍姑母大王大妃赵氏(神贞王后),由此涉入政界。 同治二年(1863年,朝鲜哲宗十四年),19岁的赵宁夏参加科举考试,获庭试文科丙科及第,除授待教。很快,他又凭借垂帘听政的神贞王后赵氏的关系,被特擢为承政院同副承旨,并与堂弟赵成夏时常出入宫禁,当时赵宁夏兄弟和朝鲜高宗李熙的关系非常亲密,高宗国王称他们为“兄”。 赵宁夏也积极参与朝政,使丰壤赵氏家族的势力再度振兴。
同治四年(1865年,朝鲜高宗二年),赵宁夏又被擢升为成均馆大司成,此后历任吏曹参议、吏曹参判等职位。但随着赵大妃撤帘,高宗生父兴宣大院君全面把持朝政,又开始打压赵宁夏等丰壤赵氏外戚,赵宁夏于同治六年(1867年,高宗四年)九月被外放为开城府留守,同治八年(1869年,高宗六年)十月又被任命为冬至副使出使中国,第二年四月归国。此后大院君竟然没有给他任何官位,让他担任检校直提学这样的闲差。赵宁夏对大院君也更加仇视,他与王妃闵妃及其兄弟闵升镐、闵谦镐相勾结,准备有朝一日推翻大院君的统治。
终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宗十年)十一月,崔益铉上疏弹劾大院君,要求他下台,闵赵两族抓住这个机会,赵宁夏、闵升镐等人和宫中的闵妃不断怂恿高宗宣布“亲政”,终于高宗宣布“亲政”,将大院君赶出京城,而闵赵两族也迅速控制了朝政。 同治十三年(1874年,高宗十一年)正月,赵宁夏被任命为禁卫大将,掌握兵权,既而又被任命为右捕盗大将、武卫都统使、训练大将等职务,而此时的赵宁夏还不到30岁。此外,他还受闵妃之命担负与日本接触的任务,以左将军从二品的名义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高宗十一年)秋致信日本驻釜山官员森山茂,表示与日本建交的“诚悫”,请求重开谈判。 但是丰壤赵氏和骊兴闵氏的矛盾又起,随着闵妃的儿子李坧于光绪元年(1875年,高宗十二年)被册封为王世子,赵氏家族的势力有被闵家压制。赵宁夏在光绪二年(1876年,高宗十三年)二月被“特擢”为知经筵事,实际上是闵妃集团对他明升暗降,剥夺了他的兵权。 此后赵宁夏历任工曹、礼曹、吏曹判书及判义禁府事的职位。光绪七年(1881年,高宗十八年),朝鲜政府新设置“统理机务衙门”,赵宁夏在这个机构中担任事大、交邻两司堂上,负责外交事宜。 次年以全权大官的身份接见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并负责接见清朝使臣马建忠引来的英国、德国使节,办理通商事宜。 光绪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六月九日,朝鲜发生了反对闵妃集团的“壬午兵变”,闵妃集团大臣李最应、闵谦镐等人被起义军民所杀,闵妃逃出宫廷四处躲避,而兴宣大院君也借此机会再度执政。赵宁夏由于在任训练大将期间善待士兵,所以没有遭到杀戮。但他也被兴宣大院君降职,又任临时兵曹判书。赵宁夏不甘心大院君的掌权,企图借清兵之力驱逐大院君。当时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和清朝官员马建忠、丁汝昌等先后来到朝鲜,赵宁夏与金弘集因与马建忠有过交涉经验,故负责会见马建忠一行。 此后数日之间,赵宁夏奔走于清朝军舰、仁川府衙(日本公使住处)和汉城王宫三地,他虽受大院君派遣,但其活动并不遵从大院君的旨意,比如大院君不愿日军入京,他却并不极力阻止,反而暗示日军迅速入京;同时也请求清军入京,总之他的目的就是借清日之力压垮大院君政权。
自七月二日以后,赵宁夏就伴随马建忠身边,与马建忠共进退,积极协助清军入朝,并参与马建忠等人的大院君逮捕计划的谋议。七月十三日,马建忠实施捉拿大院君的计划时,赵宁夏被安排到昌德宫侍候高宗,以防万一。 大院君被抓到中国军舰并载回中国天津时,赵宁夏还代表高宗对马建忠等人表示谢意。 清军平定壬午兵变以后,赵宁夏对清朝充满感激,成为了事大党的代表人物。比如他在一封呈给高宗国王的密奏中称:“日人前后狡黠显著者多焉,相接之际,每每外亲内疏。六月变乱(指壬午兵变)之后,吴(长庆)、马(建忠)、丁(汝昌)诸大人奉承皇上之命,火速进兵,一以防日人之乘衅毒锋,一以定乱民之得势蜂集,此际若非天助(指清朝的帮助)之力,我国几至日本所灭矣”,并说:“美、法、英、德大小诸国皆富强之邦也,日人开化以后,崇尊其国,大小事务皆论泰西,清人唾笑云云。虽然以我国之形势万难争衡,宜益厚待,切勿生衅事,若有难处事端,论决于吴大帅(指驻朝清军统帅吴长庆)”。 从中可以看出赵宁夏坚定的亲清反日立场。
壬午兵变平定以后,赵宁夏被任命为谢恩兼陈奏使,率副使金弘集、从事官李祖渊等人前往中国“谢恩”,同时呈上恳求大院君归国的奏章,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真实目的与此相反。赵宁夏来华后对清朝官员说:“李昰应此次秉政,非出自国王之意,论寡君情私,当以释回为是,若论公义,则不能顾情私。” 而且赵宁夏在华期间,正值大院君受审之时,赵宁夏等不但没有为大院君辩解,还落井下石,称“太公以言激之,致此变乱” ,把壬午兵变的责任全部推到大院君身上,使清朝更不可能放大院君回朝鲜。赵宁夏一行还在天津向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呈上《善后事宜六条》,请求清廷的保护与扶持,又同清政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扩大了清朝在朝鲜的权利。同年九月回国以后,赵宁夏又于光绪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十月再度被高宗派往天津,以“窃小邦向不谙外务,而各国换约在前,一切交涉商办事件,茫然不知下手”为由,请求李鸿章挑选“贤明练达之士”来朝鲜“随事指导” ,他还在中国参观了洋务运动时期的工厂,购买了许多机器及新式武器。十一月,赵宁夏与之前滞留天津的朝鲜领选使金允植一同归国,带来了清朝推荐的马建常(马相伯)、穆麟德(德国人)等人到朝鲜政府机构中担任官职。 此后,赵宁夏成为了当时朝鲜的实权人物,与闵台镐等人以清朝为后援一起把持朝政,历任督办交涉通商事务(外衙门督办)、督办军国事务(内衙门督办)、工曹判书等职务。他于1883年2月以外衙门督办的身份与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谈判《釜山口设海底电线条款》的事宜,在马建常的后援下使日方作出一定让步,将日本在釜山所筑电信局的免税期限从原定的30年降至25年,并且日本减半收取朝鲜官方电报的电费。不过在正式缔结时赵宁夏已调任内衙门督办,故由接替他出任外衙门督办的闵泳穆负责签字。 赵宁夏被以金玉均为首的亲日开化党视为政敌,尤其是他带来了为开化党所憎恶的德国人穆麟德,金玉均曾说:“赵宁夏有该死之罪,不知事理带来穆汉(指穆麟德),是渠罪也。” 开化党准备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时,时任知中枢府事的赵宁夏被列入了暗杀名单,由开化党人申福模率领40名士官生徒负责狙杀赵宁夏、闵台镐、闵泳穆3名事大党。
光绪十年(1884年,高宗二十一年)十月十七日夜晚,金玉均、朴泳孝等开化党人发动“甲申政变”,挟持高宗及王室入景祐宫,并假托王命召赵宁夏等3人入宫问安。闵泳穆先入宫,遇刺身亡。而赵宁夏当时穿着便服前往砖洞穆麟德家探望先前在邮政局被刺伤的闵泳翊,与金允植相遇。金允植问他:“大监将欲如何?”赵宁夏回答说:“ 岂可妄入于火焰中乎!将观势为之。”后来赵宁夏又到了景佑宫,对在宫外守候的众臣说:“在此何益,吾将走宫后垣,观望里许动静!”可见赵宁夏当时相当警惕。 在被传旨入宫后,赵宁夏和闵台镐在入宫途中相遇,赵宁夏对此表示非常怀疑,认为由没有一官半职的士官生徒来宣旨,根本不知真假,主张先请清军驻朝将领袁世凯出兵,在清兵的护卫下入宫。可是闵台镐却说国王殿下尚生死未卜,急忙派人宣旨,就算死也要奉旨入宫,于是径自走了。赵宁夏就仓猝跟从闵台镐入宫。两人进宫后,很快就被埋伏的开化党刺客伏击,闵台镐当场死亡。赵宁夏被砍以后没有立刻死亡,朝着宫殿大喊道:“朝鲜之法,谁禁文臣带刀者?手中一刀,恨不斩汝曹万段!”结果开化党的士官生徒立刻众剑齐下,杀死了赵宁夏。与赵宁夏、闵台镐、闵泳穆同时被杀的,还有李祖渊、韩圭稷、尹泰骏和宦官柳在贤。他们都死得很惨,尸体被剁成许多块。
2天后,甲申政变被清军镇压,开化党死的死、逃的逃,赵宁夏等人被视为殉节忠臣而获得隆重待遇,追赠领议政,谥号“忠文”。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