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杨亿虚心改文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1. 杨亿虚心改文章的译文

开始时,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丞相,就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材,只可惜他处世方法不足。”等到寇准到陕{也就是陕西一带)做官去的时候,正赶上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很恭敬的升帐,款待张咏。张咏要走的时候,寇准送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啊?”张咏慢慢的说:“《霍光传》不能不看啊。”寇准没有领会到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张咏就是这么说我的啊!”

从中能看出寇准能虚心向人讨教,礼贤下士,并按别人的教导去做,且心胸宽广,对正确的意见虚心接受。

2. 【(杨亿虚心改文章)中易是什么意思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È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於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於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三苏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 集》.苏轼(1037-1101),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世称苏东坡.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È事和议论於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曾巩曾巩 (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於议论和记È.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È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3. 急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杨亿出生的时候,身上覆盖毛发,有一尺多长,过了一个月才脱落。等到杨亿能说话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把《论语》口授给他,他随即就能熟记成诵。(杨亿)七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与客人谈论,有老成持重的风度。杨亿十一岁时,宋太宗听说他的名气,下诏让江南转运使去试试杨亿的才艺,(后)送他到京城。(皇上)对他测试五篇诗赋,都是一下笔就立刻完成了。太宗非常赏识他认为他是奇异之才,命令内侍把他送到中书省,又让他赋诗一首,宰相对他的俊逸奇异之才感到很惊讶。皇上就授予他秘书省正字,并特别把袍笏赏给了他。不久他的父亲去世,等到守丧期满之后,恰巧他的堂祖父杨徽之到许州上任,杨亿就去许州投奔他。杨亿专心于学习,(常常)昼夜不休息。杨徽之私下里同他谈话,感叹道:“振兴我杨家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

淳化年间,到京城去献文章,改任太常寺奉礼郎。献《二京赋》,皇上下诏让他参加翰林考试,赐进士及第,升任光禄寺丞。咸平年间,西部边境不得安宁,皇上下诏让近臣讨论灵州弃守的事情。杨亿上奏疏说:“我以为那些作乱的人正当狡黠(不好一时平定),他们积财还是丰厚的,不可能在短时间打败他们。应该放弃灵州,保住环庆,这样以后再用计困住他们。我的策略是,派遣数名骁将,率领一二万人的精锐军队,提供好几个县的赋税来资助军需之用,令军队分别把守边城(以便围住敌人),那么这些敌人就可以擒住了,而朝廷就可以借此没有忧患了。”

因为长期生病,杨亿请求解除所任的职务,皇上下诏不允许他解职,但是暂时允许他不临朝值班。杨亿性格刚直耿介,很难和一般人相处,在书局,只和李维、路振等人相处友善。当时的文士都依赖他品评,被他贬议的人,很多人怨恨诽谤他。王钦若突然显贵,杨亿一向看不起他的为人,王钦若对他怀恨在心,屡次挑剔他的过失;陈彭年妒忌杨亿超过他,(经常)和王若钦一起诋毁杨亿。皇上一向看重杨亿,都不受他们的谗言迷惑。杨亿的母亲生了病,杨亿向皇上请求回去探视母亲,没有等到皇上批复就动身了。皇上亲自封好药剂,并加上金帛来赏赐。杨亿身体一向羸弱,到了这个时候,把自己的病情禀告给了皇上,(趁机)请求皇上解除自己的官职。有人指使宪官弹劾杨亿没有等到皇上的诏命允许就离开了,(最后)杨亿被授予太常少卿,准许他住在家里疗养。

天禧二年的冬天,被授予工部侍郎。第二年,他的母亲去世,服丧未满,又被起用做工部侍郎。天禧四年十二月去世,时年四十七岁。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杨纮做了太常寺奉礼郎。

杨亿天性聪颖,从小到老,没有离开写文章。文章格调雄健,才思敏捷,一点也不凝固停滞,和客人一边谈笑,一边挥笔不止。做事精致细密有规划,擅长用细字起草文章,一篇数千字的文章,不加删改。当时求学的人,一致地尊崇他。杨亿博览群书,记忆力强,尤其通晓典章制度。杨亿喜欢教诲引导后辈,靠他而成名的人很多。他看重与朋友的相处,性情耿介,崇尚名节,经常周济亲友,所以自己的粮食俸禄也随着他的这些做法而耗尽了。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