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历史事件符合“天时地利人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6

1、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堪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经典战例。

当时曹操统一北方,底定中原,雄兵百万,夺取荆襄,更兼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谋士众多,战将如云,横槊赋诗,骄横不可一世,大有一战荡灭孙刘,甫定江南之势,可谓占尽天时。同时占据长江北岸,也拥有一定地利优势。

东吴兵力仅有十之二三,能依托者,唯长江天险和训练有素的水军,最终能以弱胜强,也就是凭借长江和水军的优势,火攻奏效。

更为主要的,东吴内部开始时为曹军气焰所震慑,力战还是降曹,主张不一,但所幸的是孙权不仅意志坚定,而且统一思想,联刘抗曹,最终双方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战胜曹军。

2、长平之战

当时,战国七雄中,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最强大,君明臣贤。

六国之中五国暗弱(齐、楚、燕、韩、魏),独有赵国自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后,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新军,与秦实力相当,隐隐已成六国霸主,形成秦赵抗衡之势。

于是在上党地区的长平爆发了震惊天下的“长平之战”。整个战役历时三年,两国均举倾国之力而战。

秦以百年变法为根基,倚仗国力强盛四处蚕食,天下闻强秦而色变,更兼秦昭王一代雄主,威名显赫,文有范雎,武有“战神”白起,秦军战力之强天下闻名,可谓占尽天时。

赵国任用廉颇,凭险据守,两年多秦奈何不了赵,是谓“天时不如地利”。
但赵之新君听信谗言,罢用蔺相如、廉颇一干老臣,启用惯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君不明臣不贤,政治军事上失策。

此时秦却用人不疑,秦昭王亲自坐镇后方,宰相范雎举全国之力亲自督办粮饷,白起算无遗策,文武相得益彰,最终引赵出战,断其退路和粮道,血战之后终胜赵国。此战后,赵再也无法恢复元气。至此,秦独霸一方一统天下的根基基本形成。此所谓“地利不如人和”。

3、泓水之战

著名的泓水之战爆发于公元前638年冬季,由于当年早些时候宋军大举攻击郑国,导致郑国向楚国求救,于是当年十月,楚军发兵直扑宋国本土;十月末,宋军返回境内,在泓水北岸邀击楚人。11月1日,两军隔河相遇。此战宋国是主场作战,楚国是客军。

由于中国属于北半球国家,春秋时代的重要会战都发生在北回归线以北的中原大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冬暖夏凉、北冷南暖是基本的地理常识。

所以这一战中,楚人是没有天时(气候)优势的。因为长途跋涉的楚人,是翻越方城山进入北方作战,隆冬季节是不利于楚军杀敌野战。比如公元前595年,楚国军队攻宋,楚庄王指挥大军在宋国境内筑屋种粮,以持久战的模式猛攻宋都达9个月之久,直到冬天,由于战士们受到寒冷气候的困扰,于是楚庄王亲自给战士们分发御寒衣物。

在公元前555年冬天,楚国人入侵中原的郑国,但是却因为后勤人员损失惨重,熟悉天文历法的董叔说:'天道多在西北,南师不时,必无功。"由于楚人自己违背自然气候规律,在冬季北上用兵,所以因为气候遭受额外损失。

也就是说,来自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楚国人在冬季北上作战,是要忍受寒冷气候的;不仅天时不利,而且宋军优先占据了泓水以北的高地地形,居高临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楚军在天时和地利上均无优势。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