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相关研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12

《古诗十九首》的形成与发展


在汉代,古诗这一名称尚未出现,直到西晋时期,陆机的十四首《拟行行重行行》中,有十首与现今流传的十九首诗相似。刘铄的两首拟作也被包含在内,但未见“古诗”或“古诗十九首”的称呼。至六朝,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中首次使用“古诗”一词,据《诗品》记载,当时大约有六十首这样的古诗。直到梁昭明太子编纂《文选》,才将《古诗十九首》列为杂诗类的首位,将陆机的拟作称为《拟古诗》,这一称法沿用至今。


古诗的诞生与六朝文体分类的精细化密不可分,而《古诗十九首》则是从众多无名氏古诗中,经过筛选在梁代中后期以组诗的形式展现。其形成与六朝文艺思想紧密相关,但更关键的是诗歌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与汉乐府的关系与差异


将《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五言歌辞对比,尽管形式上相似,但去掉音乐元素,二者在本质上有重叠的篇目和相似的词句。如《生年不满百》与《西门行》、《孟冬寒气至》与《饮马长城窟行》。古诗与乐府在汉代是同源而异流,入乐即为乐府,非乐则为古诗。《古诗十九首》的性质决定了它继承了《诗经》的抒情传统,被称为“风余”。


然而,《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独特的类型,与汉乐府民歌在感性、结构、语言和境界上有区别。这些差异源于作者的文人身份,他们借鉴民歌,创新了五言歌诗形式,使其与汉乐府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


时代特点与影响


作为“风余”和“诗母”的结合体,《古诗十九首》在古典诗歌历史转变中占据关键位置。它开启了中古诗才情并重的新传统,对后世诗人和评论家具有重要影响。它虽非劳动人民作品,但因其深沉的情感和艺术成就,被视作五言古诗的典范。


局限性和两面性


尽管《古诗十九首》在形式主义盛行时被推崇,但它也存在局限。它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不广,诗境含蓄,可能被误解或误用。然而,其对五言古诗的创新和深远影响是无法否认的,这也是它积极一面的体现。


叶嘉莹教授的解读


《古诗十九首》并非乐府,而是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对后世五言诗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其作者身份不明,但其温厚缠绵的风格和深沉情感使其成为经典。对于其作者的猜测和讨论,如枚乘、傅毅、建安曹王等,各有其说,但真正的作者身份至今未明。


总的来说,要深入了解《古诗十九首》,必须完整阅读,通过吟诵来感受其独特韵味。




扩展资料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