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景的游记散文:湘西特色村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本来安排得满满的春节假期间突然多出了3天空档,惊喜之情不亚于收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决定去湘西。

  到湘西去,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见见毕业32年不曾谋面的老同学吴东。这位在八十年代初期就主动放弃助学金的同学当时给我留下了好奇和感动。十元钱,现在看来不值一提,当时对学生来说却是半个月的生活费。

  柔和的灯光下,他向我伸来了热情的双手。古人云: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32个年头过去,他胖了,虽然英俊的轮廓还在,但周身上下无不染上了岁月的霜尘。好在眼神还明澈如故,能依稀读出往日的风采。他现在已是多年的湘西自治州疾控中心副主任。据同时在桌的张家尚和覃章世同学介绍,中心领导工作最实干热忱的就数他了。没有半点架子,对分管工作亲历亲为,经常深入煤矿等最底层,了解煤矿工人的职业病发生情况。湘西乃山区,煤矿工人数量较多,是个不可忽视的职业病预防群体。也是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

  难得的是,除了工作,他还是好丈夫,好女婿。老岳母瘫痪在床二十年,全仰仗他们夫妇悉心照料,否则早已不在人世。

  这话我信。作为同学加同事,最有发言权莫过于他俩。在大家一片赞扬声中,吴东同学的脸上漾起了憨厚的笑容,脸色不自觉红了,衬得鬓边的白发更加雪白。仅凭这点,自己来湘西也是来对了,我想。有些人,来到世上,就是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吴东同学就是这样的人。

  话题转到未来两天的行程,在大家的讨论声中,主题渐渐明确,重头戏就是参观湘西特色村寨。

  第一站:云中金龙。第二天一早,在家尚同学的陪伴下,车子向离吉首一百多公里的花垣县金龙寨驶去。"悬崖苗寨,云中金龙"这8个字,目前已成金龙寨的标志,归功于湘西著名散文作家彭学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美在深闺人未识"一文,让过去这个默默无闻的村寨一时声名远播,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来之前,脑中己经有了一个关于金龙的初步印象。它位于高山溶岩区,湘西山区无数个普普通通的苗寨之一,特别之处,就是整个山寨建在一个平均海拔高达900米的悬崖上,对面山峦绵远,峭壁森然。中间被一条大峡谷隔开,自然天成。农耕时期,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寨子几近与世隔绝,所以虽然风光旖旎,不为外人所知。上报后被湖南省委组织部列为抚平点,修建观光栈道,打通与外界相连的道路,引来泉水,金龙寨才以它绝美的山形地貌、朴实的苗家风情完全展露在世人面前。

  终于站在木栈道上。四下里望去,眼前灰蒙蒙一片,除了近在眼部的几棵树木,什么都看不见。平常轻薄无物的雾,此时浓得似棉絮般密实,拥满天地间。正在懊恼之际,有声音在耳边响起:快看,雾散了!真的,刚才还浓稠似蜜的雾被一双神奇的手,驱散了,对面翠绿的山峦和耸立的悬崖奇迹般的出现了,透过缕缕飘过的云雾看,真是美如仙境。我视线向下,想看看那深切的山谷,只见到一条隐约的绿线,长长地伸向远方。还来不及细看,浓雾又如双眼般合上了,又是天地不分、混沌如初。

  并没有起风,雾为何会散?难道是为了安慰远来的人?自然真是神秘莫测。我心不甘,还想再等等,再看一眼刚才的绝妙风景。终是没有等到。害怕路上结冰,车不好走,只得匆匆下山。想起自己如此行色匆匆,不愿久留,而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尤其是过去刀耕火种的年代,生活该多么贫瘠而寂寞!据说,这儿的农民以种烟为主,山上还出产甜樱桃和高山云雾茶。幸而时代变了,可以让这些土特产走出高山,让金龙人也能享受到时代变迁带来的富裕而美好的生活。

  第二站:溶洞成群的村落。花垣县十八洞村因为2013年末国家领导人到此视察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而名扬九州,这个平均海拔700米的苗寨同样因为耕地稀少、物产不丰苗民生活十分贫困,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有了在金龙寨的体验,我对能否看到十八洞村洞洞相连的奇异景观不抱太多期望。果然,山峦和溶洞被云雾包裹得严严实实,即使将眼睛睁得再大也是看不到什么。寨子建在一个山坡上,建筑风格相似,土砖黑瓦木墙,高低错落有致。麻石铺成的道路,比城市还干净,旁边人家有卖土特产,也有开餐馆的。家尚同学一直把我领到寨子最高处的一户人家。他说,来十八洞村参观,这是必到之处。

  进到厅堂,一眼看到墙壁正中间位置挂着总书记来此考察和村民的合影,坐在总书记身边的两位老人此时坐在一侧的炉火边烤火,面带微笑地打量着我们。他家也开了小餐馆,对外营业,我们正肌肠辘辘,决定在此用餐。上了四个菜,一大盆湘西腊肉腊鱼,加上魔芋青菜,结帐每人30元,仨人用餐未超过100元。我问,怎么这么便宜?他们回答说,村里开的农家乐都是这个标准。这又让我一愣,连标准都统一了,真没想到。

  要离开了。我们提出想和两位老人合影,他们欣然同意。开始在火炉边坐着拍照,后来那位叫龙德成的老人示意我去挂照片的厅堂那边合影。只见她起身从隔壁的屋里搬出一张缠着红布的椅子。虽然听不懂她说的苗语,但我能明白,她要我坐在这张椅子上。我不敢坐。她却紧紧地拉住我的双手让我坐下,然后微笑的望着镜头。等照完了,她又重新将这把椅子送回里屋。望着她来回走动的身影,我的内心十分温暖。这位俨然己成十八洞村"形象大使"的老人,不愧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让人再也无法忘怀这个隐藏在大山里的村落。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如今的十八洞村己创办了千亩猕猴桃园,今年就可挂果。猕猴桃花开最香,十步外都能闻见,金黄色花朵采下来泡水格外清香扑鼻,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相信这儿的人们,在好政策的指引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会开创出美好的新生活。

作者: 邹丹

  公众号:前沿作家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