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如果迁都长安,后世会出现靖康之难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0
1. 朝廷腐败根基在人而非地。尽管长安地理优势强于洛阳,也仅仅能拖延时间。或许没有靖康之耻,但早晚还会出现其他年号的耻辱。
2. 长安本来是赵匡胤最终目的选择的国都,他早年流落时,长安地区一直兴起饼和牛羊肉羹小吃业,刚巧在长安吃了一碗羊肉汤泡干饼让他印象深刻,也注定他落难时,肯定也会在这个地方兴起。可时不我与,这个时候长安,早已荡然无存,唐末朱温祸乱唐朝,自黄巢起义以来,唐僖宗收下其叛徒到时候给唐朝埋下了祸根,也让唐朝长安毁于一旦,唐朝不仅灭亡了。也让其西陲更是岌岌可危,西夏王朝在河西走廊兴起,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建立大夏国,这对于分裂的五代十国中原诸雄而言,关中已成为危险地,因为甘肃地区乱成一锅粥,少数民族经常肆意南下,抢掠边地。
3. 所以建都长安已不现实,加上开封已经历五代十国,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影响力巨大,窥视中原腹地,已无险可忧,而南方也未统一。南唐一些割据势力雄起,所以河南一直是北宋王朝必守之地,由于便利的华北平原,但是后来却让北方少数民族有机可乘,辽朝趁强盛时期南下,一直如入无人之境,打到宋帝都附近,多亏寇老先儿守住开封城,不然宋江山早已守不住,第一个不平等《澶渊之盟》签订,这也就有金国原路南下这回事。
4. 它即使迁都长安已避不了靖康之耻战祸,原因是北宋也担心西夏会乘虚而入。由于长安已变成京兆,成为边陲小城。势必两方像辽联合或金夏联合共谋大宋,根本就不可能,要知道杨家将的故事就是讲杨业如何在甘肃一带迎敌的,还有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一直把宋夏战事挂在嘴上,可见当时宋夏局势有多紧张,所以只有考虑南迁江南,稳住朝纲。
5. 北宋靖康之难主要原因不是定都在哪里,而是武弱文兴,积弱不返。
6. 首先,宋代的经济应该是历史上最富足的时代,国富而民也富,所以文化高度发展。但是北宋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过度的集权:
7. 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制,每年又通过科举制和恩荫赏赐的方法大量授予官职,造成了北宋的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
8. 举个例子:唐太宗时曾将中央政府官员从两千多减至六百三十四人,宋仁宗时代中央内外属官已超过一万七千人,而北宋所辖疆域仅为唐疆域的二分之一。官员数量差两个数量级。
9. 其次,宋朝虚职非常多,即只拿薪水不干活,很多高管退休了,辩陪或者皇帝用了新人,这些官是不能送回家养老的,一般会封个闲职,要不就是封个太子少保啥的。
10. 再有,宋朝官员工资高,比如清朝官员,一品大员年俸180两大米180斛,养廉银16000两(总督)。看看北宋的,宰相、枢密使每月俸钱300贯,春冬衣料每年绫40匹,绢60匹,棉100两,罗1匹,每月禄肆改粟100石。
11. 最后,由于赵匡胤是夺的周家天下,所以他涉及一套限制武官掌权的制度,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识,养兵之策造成军队数量庞大但战斗力较弱。
12. 就这样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再加上兵将互不熟悉,战斗力低下,整个宋朝就没有安生过,同时也导致了“靖康之难”的发生。
13. 所以即使迁都,携雹蠢同样也会被打的跑过长江。
14. 帝曰:“吾将西迁也,非它,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15. 首先,周、汉故事与大宋故事,是否相同?周、汉故事是否千年不败?周、汉强盛的原因何在?周、汉败落的原因又何在?
16. 周、汉以山河之险,仍然败亡,那么,宋朝循周、汉故事而据山河之险,又有什么意义?
17. 靖康之难的原因,是由于无险可守吗?
18. 宋朝的经济繁荣,远胜于唐朝。
19. 而唐朝能够创造出辉煌的战绩,实现领土的扩张。
20. 为什么宋朝不仅不能够恢复唐朝时期的气势,反而还养不起“冗兵”,避免不了靖康之难呢?
21. 周朝的武王伐纣而得天下,不是因为他据山河之险,而是因为,商朝的内部腐朽糜烂,气数已尽。
22. 西周灭亡,不是因为她没有山河之险,而是因为,当时的王朝失去了权威,诸侯敢于以下犯上。
23. 西汉王朝能够建立,不是因为她据山河之险,而是因为,其开创者刘邦知人善任,政治谋略得当。
24. 西汉王朝败亡,不是因为她没有山河之险,而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两极分化,矛盾尖锐。
25. 那么,靖康之难的原因是什么?
26. 是社会没有财富,打不起仗吗?是宋朝人口不足,凑不出足够数量的军队吗?
27. 靖康之难的原因,难道不是,大宋王朝一味苟且偷安的结果吗?
28. 靖康之难的原因,难道不是,大宋王朝太有钱了,而她的钱,来自于工商业,所以,她的思维意识,也是偏向于工商业阶层的吗?
29. 北宋如果迁都到长安或洛阳,是否还会出现靖康之耻?
30. 历史无法假设,但又避免不了历史爱好者的假设,这也算是一种乐趣,起码能证明,大家的生活都变得好了,能闲下来讨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
31. 我是写历史文章的,自然也是历史爱好者,也忍不住就这个问题说上两句,对或者不对,都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32. 出现北宋如果迁都在长安会怎么样的问题,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确实有过迁都的想法,长安就是其选择之一,另一个是洛阳。
33. 只不过很巧的是,赵匡胤在提出迁都后的当年,就突然死了,他的死因是比较公认的有阴谋,甚至有那么一部分因素,就是因为他要迁都。
34. 根据《续资治通鉴·卷八》中的记载,赵匡胤是在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当年12月即被刚登基的宋太宗赵光义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提出来要迁都,并说了想迁都的理由:
35. 赵匡胤希望迁都,理由是两个,其一是借助险要的地理拱卫国都的安全。其二是有了险要的地理,就可以省去冗兵的危害,节省钱粮税赋。
36. 从北宋中、晚期面临的内部困局来看,赵匡胤的眼光是很长远的,开封的地理和冗兵导致的冗费现象,确实是北宋由盛而衰,乃至灭亡的重要因素。
37. 赵光义为什么要阻止迁都?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忽略不提。就只聊聊北宋如果迁都长安,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迁都的话,是选择长安好,还是洛阳好?
38. 从北宋中后期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来看,迁都到长安,未必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9. 国都在开封时,只需要面对辽国这一个强敌,还有山西、山东(北宋时,山西叫河东路,山东属于京东路,为方便读者理解,后面全部按现代习惯叫法写)黄河天险拱卫。
40. 但如果迁都到长安,会直面西夏和吐蕃两大威胁,且边境线距离长安不是一般的近,国防压力只会比在开封大,而不会更小。
41.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国都迁到长安了,北宋可能会拼了命也不让西夏崛起或容忍他脱离于北宋统治之外。
42. 至于吐蕃?就实在没办法了,冷兵器时代,中原王朝的军队,很难在高原上有什么作为。
43. 好在,吐蕃在北宋时期已经没落,军事上的威胁程度远在西夏之下,北宋还非常舍得花钱,能轻松满足没落吐蕃的某些需求,使之不能成为威胁。
44.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详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