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尚书右丞(拾遗)的地位如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8-16
西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设置尚书,员五人,丞四人,东汉光武帝时减二人,开始分为左右丞。尚书左丞辅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管钱谷等事,秩均四百石。后历代沿袭设置,均为尚书令及尚书仆射的属官,品级逐渐提高,隋、唐时为正四品。宋、辽、金亦置。金朝为正二品,与参知政事同为执政官,为宰相副手。元以中书省总政和,于中书省设右丞、左丞,正二品。副宰相裁成庶务,号“左右丞”明初时也设置,先左后右。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取消中书省时废除。 拾遗是唐朝时期谏官官名。它们分左、右设置;“左”隶属门下省,“右”隶属中书省。左右拾遗,品级为从八品上,是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开始设置的。据<>记载,白居易于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8年)曾任过左拾遗,他说:“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弊无不言,此国朝置拾遗之本意也”。谏官有直接向皇帝提意见的机会,所以,官品虽低,当时也很被看重。从理论上说,谏官的本职,就是建言讽谏,即使言辞激烈,也无可责难,白居易在任拾遗、补阙期间,曾尽其职而力谏,屡次上书言事,甚至当面和皇帝争执,据<>卷238记载:“白居易因议事,言陛下错,上色庄而罢,密召承旨李绛,谓‘白居易小臣不逊,须令出院’。”所以,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白居易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是一个不得过问朝政而专门陪伴太子读书的闲官。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白居易激于义愤,首先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而当时旧官僚集团却攻击他说“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并借机加以诬陷,把他贬为江州司马。这件事既说明了谏官有言事的特权,也说明谏官处境的艰难。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