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明末农民一起义就有很多农民拥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0-28
主要是明末天灾太严重了,国库空虚朝廷又无法赈灾,民众实在活不下去了,只能跟着造反。
第2个回答  2019-10-28
最根本原因:活不下去了!连死都不怕了害怕起来造反吗,当然是不怕了!
第3个回答  2019-10-28

明末农民起义特点分析—流动性

明末农民起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流动作战,有点类似于后代的运动战,但又是有别于后代的运动战,这点后期会谈到。

上篇讲到了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西省,但是,经过时间发酵,不仅仅局限于陕西,开始进入山西、河南、湖广、安徽及江西等地,后期张献忠甚至独占四川,建立大西政权。那么为什么农民起义后期会成为全国大范围的农民战争而不是局部的起义事件呢?

在笔者看来有三点原因。

首先,杀降。当时,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主张招抚义军,结果,崇祯送来的10万两赈灾银,在灾年面前杯水车薪,很多接受招安的义军纷纷重新揭竿而起再次举义。而再次起义的原因,却是因为政府杀降,如崇祯四年四月,洪承畴命守备贺人龙劳降人酒,降人入谢,伏兵斩三百二十人。所以,部分义军发现招安是死,起义亦是死,不如起义而死,也不能做待宰羔羊。所以部分义军纷纷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就这样,本是一省之起义,竟有扩展至全国之趋势。



其次,镇压。当义军进入山西之后,崇祯五年,临洮总兵曹文诏奉命率部进入山西绞杀义军。崇祯六年,明政府集结当时山西、河北和河南地方精锐军队,加上之前的曹文诏部,总计三万余人,联合征剿义军,义军不敌,纷纷诈降。崇祯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天气骤降,垣曲与济源之间黄河冰冻成桥,义军趁官军不备,冲破封锁,进入河南。起义进入另一个时期,四面开花时期。河南乃中原腹地,一旦义军至此,大有蛟龙入海之势,难以挽回。



最后,赋税。当时的赋税除正赋之外还有若干加派,甚至有的加派已经到未来几年,人民不堪其苦,旧额未完,新饷已催。于是,穷人聚众起义,随着义军进入河南、安徽等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所以,单纯以上三点原因,作为义军不得不经常转换战场,利用地方政府之间矛盾,选择自己合适的土壤进行生存。而流动作战是能够保证存在下去的唯一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后期却又是导致农民起义失败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

明末农民起义,一起来看看吧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朝廷里是由宦官在那里主持朝政,这些人几乎没有什么才学,仅凭着在皇帝面前讨欢心,迎合皇帝,拥有的大权力,所以他们在处理事务上的时候都是糟糕一团,没有什么远大的意见,所以他们让治安变得十分的混乱,政治局面越来越腐朽黑暗,也是民不聊生,让老天也十分的不高兴,那个时候陕北地区一年接着一年大旱,当地农民的生活没有办法继续了,他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他们就要饿死在那里,朝廷没有补救措施,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那样难受着,所以他们为了活下去,他们都纷纷的起义对抗朝廷,那个时候影响力最大的是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起义。

李自成出生在陕西延安一个小小的村庄,在他小的时候,父亲进入山中,不幸再也没有出来,母亲一个人供养着他,可是他家里的兄弟姐妹还有不少,只好狠心,将他卖到了地主家放羊。在那个连年大旱的时期,地主没有收成,很快家里边没落了,那是个连草都不长的时期,他的羊都吃不上草,于是他干脆就不在放羊了。他加入了闯王的农民起义军队,成为了一名闯将。

过了几年,各路起义军在如今的河南汇集,李自成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将领,他便提出了一个方案,他说我们可以联合起来作战,但是我们把部队分开去出击,他的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第二年原本是闯王的高不幸的战死了,而李自成因为有勇有谋,北齐军推举为新的闯王。在成为了闯王之后,他变得更加英勇善战,他的名声和威望十分的大,他率领着他的军队每到一个地方就把粮食和钱财分给当地的劳动人民,最起码让他们有饭吃,不至于饿死在路边,因此,他十分受百姓的欢迎,所以起义军也开始以很快的速度发展开来,不出几个月,人数已经达到了50几万。

过了几年,李自成在人民的拥护之下,做了新的王爷,并且正式建立了革命政权,第二年的春天,革命政权迁移到了西安,他把闯王改成了大顺王,他还颁布了新的历书,下令铸造新的钱币,并且将物价给抑制到平常的程度,招呼那些流亡的百姓,镇压那些惨无人道的地主豪绅,这个时候李自成的军队已经是百万雄兵了,他开始向明王朝发起了总攻。

仅仅过了几个月,李自成的起义军就包围了北京,明朝最后一任皇帝上吊自尽,于是腐朽的王朝成为了历史。同年,山海关的吴三桂将清兵带入山海关,攻打北京,李自成退出北京,继续战斗,不幸牺牲。

清兵占领了黄河流域各省之后,南下打击农民起义军,另一个首领张献忠也被清军射死,农民起义就此失败。

……

其实明末农民起义没有必要,农民不能拿贫穷作为理由反抗朝廷!

根据《明史》记载天启七年,也就是公元1627年,陕西高迎祥、米脂李自成、张献忠等一帮穷人,因为自己贫穷生活不如意,故而对现实不满,对明朝社会不满、对朝廷不满,最后竟然公然起兵造反。

高迎祥自称闯王、李自成称闯将,后来高迎祥被俘虏,李自成继任闯王。明末农民起义轰轰烈烈,最终也以李自成攻入京师为标志性,这一场农民起义埋葬了大明王朝。这些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明末农民起义。其实在明朝眼里,明末农民起义是一起严重违法事件,这些人触犯了明朝法律。是一起有预谋、有组织针对明朝、妄图武力推翻明朝统治的犯罪行为。而当时的明朝崇祯皇帝依法查办,调集大军镇压民乱,属于依法办事。

崇祯元年为何会爆发陕西民乱呢?高中历史老师周震坤认为,一个原因还是当时的穷人太多了。我们看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这些明末民乱头目本身就是穷人,因为生活不如意走上了反抗明朝的道路。

我们还可以从李自成在攻入北京前曾经给崇祯皇帝写信希望议和,而李自成提出的一个条件就是希望崇祯皇帝封他做西北王。我们知道,崇祯皇帝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执政大明朝时期,他没有犯错,也没有失职行为。那么,李自成无端端提出无理要求,要分封为西北王这种野蛮行为,崇祯皇帝断然拒绝。

那么,我们通过这些历史事实也可以知道。李自成等一群穷人参加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无非就是自身对现实不满,生活不如意,为了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命运。

高中历史老师周震坤认为崇祯皇帝拒绝李自成提出的分封西北王要求是正确的。正所谓磁力不可开,此风不可长。一旦,崇祯皇帝被迫答应了李自成的要求,后继者纷纷效仿,大明朝江山岌岌可危。

崇祯皇帝自由饱读诗书,十六岁登基做皇帝,可以说是年轻有为,意气风发的年龄。怎么可能被你李自成一介匹夫所要挟呢?因此,明末末年农民起义是一场民乱,是没有必要发生的事件。

历史也已经证明,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一路上烧杀掳掠,强拿硬要。说句不好听的话,就跟流寇一样。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思考问题。历史虽然远去,但是我们通过学习历史,指导我们走好脚下的路!读史使人明智,这才是历史的价值之所在。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