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三省的历史演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8

秦朝时期,尚书作为少府下的机构,负责管理典籍,为尚书省的起源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为削弱外朝(丞相为首的政府)权力,设立了以大将军为首的内朝,处理军国大事,尚书通过转达表章,连接内外朝,成为尚书省的雏形。


东汉设置了尚书台,负责百官政事,虽隶属于少府,但尚书令官品较低。为加强控制,曹操将尚书诸曹从少府转为丞相属官,内朝变为外朝,标志着尚书省的正式形成。曹丕时期,鉴于尚书权力过大,创立了中书省,掌管机密文书,中书监和令成为关键职位。


南北朝时,侍中、散骑常侍权力扩大,北朝政事主要由门下省处理,而隋朝则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系。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分工明确,尚书省负责日常政务,门下省审议,内史省决策。隋朝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唐代初期,三省制度经历了从三省到二省、一省的转变,以削弱相权、提高效率。


唐代三省长官的实权逐渐转移到以“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为名的其他官员,中书门下成为宰相的实际办公机构。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名称在唐代有所变化,但到了宋代,三省制度名存实亡,权力分散至枢密院和三司。宋代官制复杂,宰相成为临时职务,而到了元代,中书省地位提升,尚书省和门下省时设时废。


最终,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制度完全终结。清朝沿袭明朝制度,尚书六部继续管理政务,但上层权力结构有所变动,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反映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扩展资料

三省六部是隋文帝创立的,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丞相权力的机构或体制。其中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