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典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三顾茅庐的典故

  《诸葛亮。前出师表》

  东汉末年,黄巾乱后,群雄并起。曹操雄据中原,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占有江东,广纳贤士,兵精粮足,势亦甚盛。而刘备那时尚困守新野(在今河南省),一事无成。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但是缺乏谋臣,为他画策,所以急需找一位经纶天下的大才,帮助他建立不朽的大业。

  当时,刘备虽然也有一位谋士徐庶,很有才能。但是被曹操知道了,也想重用他,便把徐庶的母亲扣留起来,伪造一封家书,叫徐庶回去。徐庶是个很孝顺的人,恐怕母亲为难,只得离开刘备。临走时,郑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他有奇才,如想成大业,必须请他出来帮忙。后来又有一位名士司马徽,也向刘备称颂诸葛亮的才能,于是刘备决心敦请诸葛亮来共图大事。

  为了表示对诸葛亮的尊敬,刘备就带着关羽、张飞,亲自到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到了诸葛亮的往处—卧龙冈,一问,原来诸葛亮已出外闲游去了,而且归期无定,刘备只得惆怅的回到新野。

  过了几天,刘备派人去探听,知道诸葛亮已回来了,便立刻准备再去拜访。张飞说:「这样一个乡下人,何必大哥自已去,派个人把他叫来不就得了。」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可以这样!」便带了关、张两人一起去。

  那时正是冬天,刘、关、张三人走到半路,便刮着刺骨的寒风,下起大雪来,张飞又抱怨起来。到了卧龙冈,三人下了马,走进茅庐,看到草堂上有一位青年,抱膝拥炉,正在歌唱。刘备以为这回总算见着诸葛亮了,等他唱完,便向前施礼,并说明来意。谁知他并非诸葛亮,而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当下诸葛均告诉刘备,他哥哥又外出访友去了。刘备觉得很遗憾,因为天下大雪,张飞催着快点回去,刘备便写了一封信留下,说明仰慕之忱,并准备再来,于是告辞离去。

  走出门口,刚要上马,看到村口小桥上来了一位老者,骑着一匹驴,口里朗吟着诗句。刘备又以为是诸葛亮,连忙上前施礼,询问之下,才知道他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刘备非常失望,只得冒着风雪,快快地回到新野。

  过了一段时间,已是第二年春天,刘备始终觉得非找着诸葛亮不可。便叫人选定吉期,斋戒三日,沐浴薰香,抱着一腔热忱,准备再去寻访。关羽和张飞知道了都不高兴,同去劝阻。张飞还说:「不知他有什么了不起,去了两次找不着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来,那就让我带根绳子去把他绑了来,岂不省事。」刘备说: 「你不要胡闹,这次不要你同去。」张飞见刘备生了气,也就不敢再讲,仍旧和关羽两人跟着去。

  到了卧龙冈前茅庐,一问,知道诸葛亮在家,正在草堂上午睡。刘备不敢惊醒他,便一直站着等候。等了好久,诸葛亮才醒来。于是刘备很谦恭地向他请教安邦定国之计,诸葛亮畅读天下大势,刘备非常钦服,便很诚恳地请他出山相助。诸葛亮本来只想隐居躬耕,不愿过问天下大事的,因感于刘备的三顾茅庐,诚意难却,终于答应了。

  后来,诸葛亮协助刘备,取荆州,得巴蜀,连东吴,抗曹操,三分天下,形成所谓三国。刘备死后,受命托孤,辅佐后主,数次出师伐魏,最后鞠躬尽瘁,死于军中,成为历史上不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

  后来「三顾茅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