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对人性的理解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中庸》郑玄注:“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

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中庸》阐述了学习程序

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精神。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

它又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其在教育上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1

《中庸》以“诚”为中心范畴贯通天人关系,系统阐述儒家中庸之道和心性修养理论。《中庸》认为,人性来自天命。“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性取决于天命,那么什么是人天共具的“性”呢?《中庸》认为那就是“诚”。它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总之,诚是天道的最高原则,是人道一切价值的源泉。人生应当以“诚”为追求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经过长期的自觉努力、长期的心性修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